第 96 章

伍娘子要趕著去發展客人,沒法在這裡閑話太久,約了盛屏三天後的晚上去楊柳巷談事,就走了。

王秋雲從後廚過來,見盛屏伏案作畫,沒做聲,又去後廚給她泡了一壺荷葉水送來。

“店裡一下子就坐滿了。”王秋雲擔憂的心放鬆不少。

盛屏端起茶杯喝了一口,“就是辛苦你了,昨天晚上忙了一夜吧?”

王秋雲搖頭,“這有什麼?你重新砌的廚房,一連九個小灶,兩個烘缸,看火照看也方便,還有三個幫廚的呢,又都是熟手,那些點心,又有提前做好的模板,放裡面稍微整理一下就成了,省了多少事啊,我也就是調個味兒。”

盛屏嘆道:“前五天把客流量統計出來出來,要是生意還這麼好,就做成限量的,方便備菜。”

正說著,包廂有人出來結賬。

盛屏沒動,王秋雲拿著選單對上桌號撥算盤給客人結賬,客人一走,馬上有夥計進去收拾,又去外頭把客滿牌子一摘,不等夥計放下牌子,立刻就有人進店,夥計只得再把牌子掛上去。

點心鋪是早上辰時整開的門,一直客滿到下午申時,申時兩刻,店裡客人都離開了,盛屏馬上讓夥計把打烊的牌子掛出去,又指揮著撤了四個包廂的屏風,把四張桌子拼在一起。

盛屏轉頭進了後廚,王秋雲正在往盤子裡裝點心,她就幫著一起裝。

“四樣招牌我提前留了兩碟,其他的還剩下了些,正好湊出一張大桌的來。”

盛屏笑著道:“他們也就是來湊個熱鬧,不見得會吃。”

盛屏開點心鋪的事,蔣鷺在學堂裡還沒開口說,倒先讓林生源搶了先,說是友人要開一家點心鋪,做法獨特,稀罕得很,要請先生和同窗們一起去吃。

林生源是林府少爺,他一開口,自然沒有掃興說不去的,就連先生也捧場得很,倒讓蔣鷺一時啞口,過了幾日蔣鷺提著點心去私塾,請他們吃,也讓提一提建議,眾人這才明白,那點心鋪多半是蔣鷺的妻子開的。

吃過點心,意見卻是沒有。

這時吃點心不容易,有特色的少見,即便是有意見也多爛在肚子裡,顧忌著人情世故,不會貿然提出,只有先生託大,說了句皮要是再薄些就更好了。

蔣鷺聽了就給盛屏說了,盛屏就把澄皮做得薄一些了,別說,味道上變化不大,外觀上起到了一個通透的效果,顯得更好看了。

林生源開了頭,真要帶人去捧場這事兒,還得蔣鷺來做,他便在開門前兩天提前在私塾說了,大家也熱鬧響應,紛紛表示放課後就去。

私塾共有學生十四人,先生三人,盛屏和王秋雲多備了些食材,原本以為會剩得多些,沒想到賣得七七八八了,這樣一看萬山鎮人的消費能力比萬安鎮好得太多,大有潛力。

酉時一到,精心擺盤的點心上桌了,配了菊花水、決明子茶和盛屏珍藏的茉莉花茶。

盛屏站在門口,時不時張望街角,一刻鐘後,終於出現了蔣鷺等人的身影。

私塾裡的學子,除了蔣鷺,其他人都出身萬山鎮,有四人是林府的內親,兩人是去年考上童生的商販之子,其他人是鎮上員外郎家的公子,說起來都不是差錢的人。

林生源性格活泛,同人交往起來很有一套,最為關鍵的是,他這人沒有門第成見,不管是農戶出身的蔣鷺,還是商戶出身的那四人,相處起來都沒絲毫的架子,彷彿只是同窗、朋友而已。

那幾個員外郎家的,在家如何不得而知,可在林府卻也規規矩矩,從未出現過狗眼看人低或是仗勢欺人的情況,因此,私塾的人從表面來看感情甚好。

三位先生中,齊先生只有秀才的功名,只做啟蒙。

王先生是去年的進士,母親是萬山鎮人,剛考中母親就病故,他只得回鄉守孝。他家境貧寒,因在讀書時受過林家的救濟,便應了林家的請,在守孝期間來林府做先生。

另一位林先生是林家大爺的同窗,因得罪人被貶嶺南,受不得那裡的氣候,辭官歸隱,林家大爺特意寫信邀請他到林家教書,這一教就是十多年。

他們年紀不同,各有擅長,偏生都有一顆認真教學的心,與學生們相處得極好。

與眾學子們春日踏青賞花,夏日遊湖採荷,秋日登高看楓,冬日紅爐詠雪,娛樂放鬆的同時,也講經辯學。

蔣鷺雖然才到私塾不久,可上課認真,有顆上進的心,起初被齊先生批評一手字端正有餘不夠有風骨,就每日苦練小楷,如今已有大長進。

他不是愛出風頭的性格,但心性堅韌,正是先生們喜愛的,又上過戰場,身子骨健朗,君子六藝,他們暫時學不到那裡去,卻也去過白鹿書院參觀,蔣鷺在林生源的鼓動下露了一手騎射,百步穿楊,驚豔眾學子,近來跟學堂的人關系越來越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