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05 章

在製作過程中,充分感受到薄荷的味道以後,她腦子一動,又想到了把薄荷和蜂蠟結合做一個薄荷香膏出來。

薄荷獨特的清爽感能讓人掃除疲憊,若是白日裡累了,可以抹一點兒在太陽穴上,由此便想到了讀書人,這款香膏可以打著提神醒腦的招牌做讀書人的生意,這樣就能擴大客戶群體了。

此外,香露還可以灑在衣服上,用碳熨鬥熨幹了,衣服上也沾了香味,而且這樣一處理,香氣也能留得久一點兒。

那不如再做一個薰香出來,這就要用到一些其他的材料了,主要是味道獨特的木材和一切芬芳的幹花,磨成細粉,再加入香露調和後陰幹,這樣就可以直接焚燒了。

薰香的用途也多,比如做一個大燻籠,裡頭放個可以燒薰香的容器,再把衣服搭在外面,這樣熏製出來的衣服一樣可以留香,而且比直接用熨鬥來熨衣服的方式簡單。

還可以做成一個小香籠,掛在腰間,即便是不焚燒,也能散發出些許香氣。

若是薰香的味道比較重,放在香囊裡也是一樣的效果。

香露本身是蒸餾水,是可以加水兌直接飲用的,這就成了香飲。

盛屏一通想,在紙上寫出由香露衍生出的幾樣産品和做法:

香露:鮮花隔水蒸餾。

香飲:蒸餾後的香露兌水。

香粉:香露和白粉混合,將幹粉調製成濕粉。

頭香:香露加山茶油或芝麻油調變。

香膏:用蜂蠟和搗碎的花糜加香露調變。

薰香:把有香味的木頭和幹花碾碎成粉末加香露調變。

一共分了六個大類,根據每個時節特有的鮮花分別推出不同的香露及其衍生品,當下她能用到的鮮花有梔子花、月季花、金桂、荷花,此外還有兩種樹葉:薄荷葉、柏葉。

在打算做香露時,盛屏考慮到串味兒的問題,所以讓榮三點燒制了三套,現在一看竟然還不夠用,她只得一邊先把快要過季的荷花、金桂和梔子花的香露做出來,再寫信讓榮三點再燒制幾套。

制香露是一個體力活,需要人上山下河的採花,單盛屏一人是忙不過來的,張小虎夫婦倒是願意幫忙,盛屏也給了一月五錢的工錢,只是還是不夠用,她只得去牙行僱短工。

香露製成以後,盛屏又拿回楊柳巷,進行其他衍生品的加工,一忙起來日子過得飛快,十天過去,可算是製成了幾樣拿得出手的産品。

與此同時,先前給榮山村寫信要的東西也制好送到楊柳巷來了。

盛屏拿起一個妝奩,看花紋的同時上手撫摸,確定沒有毛邊坑窪以後,再將備好的化妝刷、粉撲、胭脂水粉唇脂放進去,這次的妝奩加了一層,專門用來放香露、香粉、頭香、香膏和薰香。

因為有了新産品,盛屏給李氏也備了一份,為了送貨方便,她買了一輛馬車,僱了一個車夫。

盛屏頭一個去的就是羅府,李氏見裡頭有新鮮東西,馬上就讓丫鬟取出來給她看。

盛屏就在一旁介紹其用途。

“香露可以直接塗抹在耳後、手腕處,也可加在白粉裡調和成濕粉上妝,亦可兌水喝,都是能留香的。”

李氏一邊聽著盛屏的講解,一邊開啟裝香露的小白瓷瓶,清雅的荷花香撲面而來,她倒在手掌心,塗抹於耳後和手腕,味道不如直接聞那樣明顯,可是卻有種走在荷花池邊被風送來的一陣荷花香的隱香,淡淡的,聞起來很舒服。

而其他的香露衍生品在盛屏介紹過後,她越聽越覺得歡喜。

“我公公先前去京裡做生意,說京城人最愛帶香囊,就是味道不大好聞,可是你制的這薰香味道卻很好。”

盛屏想了想,他們佩戴的香囊說是香囊,但裡面用的多是藥材或調味品,味道自然不如芬芳清淡的花香和木質香來得好聞。

現在的人並沒有薰香、點香的習慣,要說有也多出現在寺廟裡,也就是檀香,但是檀香味道比較霸道,很多人聞不慣,長時間待在有檀香的房間,就會感到頭暈惡心,她制的薰香很好的改善了這一問題。

“夫人可有喜愛的花香,日後製得了,我也好知道給您送什麼來。”

“荷花、月季都是喜歡的。”

盛屏之所以會送她荷花香的,也是因為那日宴席上她穿的衣服上繡著荷花。

“月季還得等些時日,等做好了,再送來府上。”

從羅府離開,盛屏去了靈犀館。

靈犀館自開業以來,生意紅火,每隔三天就要舉辦一場婚禮,每一次都舞獅助興,場面極為熱鬧。

盛屏到的不是時候,伍娘子正在為傍晚舉行的婚禮忙前忙後,沒功夫招待她,盛屏就把妝奩給了她丫鬟,先離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