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71 章(第1/2頁)
章節報錯
第 71 章
晚上,盛屏在睡覺前,去找王秋雲,問起了她和王水的關系。
王秋雲起初不肯說,在盛屏再三追問下才開口,“我爹原本打算將我嫁給他,只是後來出了事,跟他家斷了往來,也就不作數了。”
王水跟王大娘沒有親戚關系,是王秋雲兩個姐姐嫁去馬家以後,馬家的親戚,從輩分上來說,同王秋雲算是表親。
起初家裡光景好時,王馬兩家走動頻繁,隨著王家每況愈下,跟馬家的關系逐漸冷下來,一直到王秋雲兩個姐姐不明不白的上吊自盡,兩家徹底的撕破臉皮,再不往來。
王秋雲那會兒也才不過十歲,同王水是童年玩伴,一時見不到就在家多問了幾句,引起了父親的責罵,打那以後她再也不在家裡提起王水了。
只是王水倒還牽掛著她,時不時的給她送飴糖來。
那時王水家裡的情況還好,他是家中獨子,得父母祖父母的疼愛,送他上學堂,給他零花錢,無憂無慮到十二歲,後來,家裡犯了事,田地房契都賣了疏通關系,這才沒去坐牢,可生活境遇一落千丈,連請媒婆提親的錢都沒有。
王秋雲到了婚配的年齡,左等右等都等不到王水,父母又給她訂下了婚事,她壯著膽子去找王水,這才知道王水家的情況,她本不在乎,可家裡人卻反對得厲害,尤其是父親,警告她若是不嫁去百草村,從此以後別再進家裡的門。
她一貫是個聽話的孩子,只能聽從父母之命,嫁給了劉千冰。
好在劉千冰家雖然不富裕,人卻是好的,待她也體貼周到,她慢慢放下了王水,只是沒想到劉千冰那樣短命,也沒想到王水會找到萬安鎮來。
“你們之間可有說過婚嫁之事?”
王秋雲搖頭,“莫說我如今是個寡婦,還帶著個孩子,光我娘那裡我也開不了口。”
兩個姐姐的死始終牽動著母親的心,她不願意再同馬家或是跟馬家有關系的人再有往來。
竟然是這麼一個複雜的情況,盛屏本來打算撮合他們的,這時也猶豫起來。
王秋雲悶悶地說:“我勸過他了,若是遇見合適的女子,不必顧念我,只是,他不聽。”
米老太每日閑來無事,就愛給人牽線做媒,劉釦子就在她的保媒下娶了妻,她也給王水介紹了合適的人,可總不見他來氣,漸漸地便不再給他張羅了。
兩個有情人,日日相見不相親,盛屏都替他們心苦。
“先這樣吧,興許他後面就想通了。”
她既然如此說,盛屏也不再多嘴。
春節期間,店鋪從二十八關門到來年初八,再有幾天,所有人都要回村去,所以盛屏和蔣鷺沒著急走。
盛屏把原先積攢下來的細棉布以在縣城的方式換成了絲綢,又去買年貨,她買了不少的桃酥,回客棧時,流雲樓的王掌櫃在前廳等她。
“盛娘子。”
王掌櫃一見她就起身,“喲,買了不少年貨啊。”
盛屏把手上的東西給店裡夥計,勞煩他送去他們的小院。
“掌櫃找我有事?”
王掌櫃請她坐下說話,“普陀寺著了火,鎮上的僧人一下子全散了,本來要正常開業了,誰知又來了一個僧人說要做法事,找了幾家員外,他們捐了不少香火錢,如今又要請你做些僧衣了。”
盛屏明白了,“還是那個價錢?”
王掌櫃伸出左手,比了個四,“四百文一套,其他不變,這回是一千套,二月初二前交給我。”
時間充足,價格還漲了,盛屏沒有不答應的理由。
二十七日,盛屏借米家粥鋪的廚房,做了一桌素齋,請劉方一家和米老闆一家提前吃了一桌慶新春的席面,第二天一早店鋪鎖好門,一行人帶著年貨回了榮山村。
如今的榮山村從外頭看,跟從前一樣,但進去以後,半個湖泊被大鵝佔據,另外半個用漁網做了圍擋,據說種下了蓮藕,只是現在還看不出來。
走過三座烏雞山,往後便是一片平地,原本的荒山全部移平,大片的平地上堆著滿滿的木材、青磚。
順著道路往下,四座已經建好的工坊門前貼著福字和春聯,門簷下各掛著兩個燈籠。
王大娘原本在廚房裡生火,聽到小孩兒的尖叫聲便走到院子裡。
小苗和雲雲,競相跑到她身邊,圍著她叫奶奶。
王大娘高興地摸他們的頭,“可算回來了。”
盛屏他們晚一步到的家。
冬天天時短,太陽落山以後,天很快黑下來。
因為第二天就是年三十,晚上所有人都沒有風塵趕路的疲憊感,個個挽起袖子在廚房裡分工明確的燒火做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