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65 章(第2/3頁)
章節報錯
她想的第一個法子:零售。
他們可以在鎮上租一個鋪子,像是在村裡那般,開門做買賣,小小一個家庭作坊,若是正常經營,錢是能掙著的,只是會比較累。
第二個法子:批發。
在鎮上找個便宜的院子,租下來,把家裡人都帶到鎮上去,一起做豆製品,再分銷到飯店、酒樓和大戶人家。
王豆子做了幾十年的豆腐了,他不怕累,只是現在不比以前,沒有足夠的土地種黃豆,他就得買,成本高了,家裡人口又多,他只怕掙得錢租金成本一出不夠交人頭稅的。
他同兒子互相看了看,對盛屏說出自己的顧慮,“這鎮上有賣豆腐的,各家店鋪都有自己的老顧客,我只怕賣不出。”
盛屏也想到這點了,她也有法子,“王大叔的意思,是想做批發?”
王豆子點頭。
“批發前期投入大,要先找著買家再行動,這件事我去做,這些天你在畔柳橋擺攤,早早的賣完收攤,可見已經有固定的顧客了,不過來買的人多是船工,他們大多是因為碼頭攤販們不在,這才會去買你的豆腐,等碼頭那邊允許擺攤了,估計這生意就難了。”
這正是王豆子發愁的事。
“所以,畔柳橋可以擺攤,但不能只在畔柳橋擺攤。這樣吧,你在我們店門口也擺一個攤,你和王大哥分開賣。”
現在他們拿出去賣的只有豆腐,豆幹、豆皮都只供應燒烤店,兩個人實在能力有限,沒法兼顧太多。
“你們一邊賣豆腐,我一邊給你們找銷路,咱們分頭行動。”
王豆子父子點頭同意。
盛屏這次沒著急回村,暫時在客棧住下來。
她白天早早出門,圍著集市左轉右轉,畫了一個地圖,上面標記出店鋪型別,鎮上商貿繁榮,各類商品琳琅滿目,食品行業相對來說並不豐富,同類很多,只豆腐店就有四家。
盛屏各家買了豆腐來吃,雖然豆腐的做法幾乎一樣,但成品味道卻有不同,有的豆腐豆香味淺,石灰味道重,有的質地細膩,但一下鍋就散了,可見各家手藝各有各的優缺點。
王豆子制的豆腐勝就勝在質地細膩,又保有較多的豆香,不管是豆腐還是豆幹,其味道遠勝過那四家。
既然有這手藝,何愁沒銷路?
盛屏先讓王豆子做了一小鍋豆花,她買了蜂蜜,把醃菜、泡蒜、酸芋苗、酸刀豆、酸佛手瓜切成小丁,和豆花一起裝在食盒裡,去了流雲樓。
因為店裡住著的僧人總也不走,流雲樓的掌櫃每日也無太多操心的事,見盛屏提著食盒來找他,他也樂得跟她一起品嘗美食。
豆花他是吃過,不過都是配著一勺鹵水,像盛屏這樣,又是加蜂蜜的甜口,又是加各種醃菜、泡菜的酸口,他確實沒吃過。
兩種口味都嘗過後,他放下勺子,“好吃,有味兒。”
盛屏笑眯眯的,“劉掌櫃,你以為這豆花放到你店裡能賣出去嗎?”
劉掌櫃從她提食盒進門就知道她不是真請他吃好吃的,必然是有某種目的,這時得知她的來意,先喝了一口溫茶,才道:“費功夫,這些僧人不買賬。”
僧人清貧,雖然住在酒樓裡,每日管著三餐,也有人為他們買單付款,可店裡供給他們吃的不過小米粥、饅頭,就是去外面改善夥食,也多是去米家粥鋪,還是圖他家的小菜多,味道好,可是那也花不了幾個錢。
有幾個捨得花錢買豆花?
盛屏道:“那劉員外家呢?”
劉掌櫃笑了,“劉員外家是西邊沈記豆腐坊的常客。”
這點盛屏不意外。
“我這豆花比之他家的如何?”
劉掌櫃笑著搖頭,“這跟味道沒關系。”
盛屏挑眉,這是採買關系戶的意思?
“劉掌櫃跟沈記豆腐坊可有私交?”
“我在流雲樓做了二十年的掌櫃,在鎮上也算是有幾分名氣,這集上大大小小的鋪子,糧油米麵、柴薪碳火、食肆酒坊,多多少少是都是有點兒交情的。”
生意人八面玲瓏,自然不會在明面上跟誰交惡。
劉掌櫃頓了一下,又道:“各家都有自己的喜好,關鍵是找對路子,盛娘子既有這手藝,何愁找不著買家?再說了,我是流雲樓的掌櫃,外頭的鋪子生意好壞於我而言有何相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