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8 章(第2/2頁)
章節報錯
盛屏怏怏的點頭,“你們辛苦了。”
蔣鷺笑:“我一開始下地的時候跟你一樣,什麼都不會,只有一把子力氣,結果插進去的秧苗根本長不大,沒幾天就蔫兒了。”
盛屏嘆,“做什麼都得有技巧,好在相公你聰明,如今也學會了。”
田裡除了螞蟥,還有黃鱔和泥鰍,大多在整地的時候會順便抓了打牙祭,插秧的時也會遇見,今天蔣鷺運氣就很好,接連遇到了三根大黃鱔,他擔心盛屏會害怕就悄悄給了柳大娘。
柳大娘一看就笑,“這可是好東西。”
盛屏好奇湊過去,“黃鱔,這個烤著好吃。”
蔣鷺一時竟不知她是怕蟲還是不怕蟲了。
為了吃上一頓色香味俱全的烤黃鱔,盛屏決定多用野蔥,家附近的這幾天都被薅沒了,她特意往更南邊走了一程,在鮮少有人踏足的荒坡上,發現了一大片的野蔥。
這些野蔥許是無人採摘,長得格外粗壯。
盛屏隨便一拔,帶出一大片,而且根部的蔥頭約有大拇指粗,她便立刻想到,前幾天泡的野山椒已經可以吃了,昨天她一開蓋,就聞到了濃鬱的酸味兒,如果把這些蔥頭整理出來泡在裡面,頂多三天就能吃到美味的泡蔥頭了。
柳大娘看盛屏薅了一大捧,兩隻手都握不住了,還在拔,不由勸道:“弄多了吃不完就浪費了,改天再來弄吧。”
盛屏解釋說:“柳大娘,你看,這個蔥頭大,可以泡著吃,我們多弄些回去,泡一缸當鹹菜吃。”
聽到可以做鹹菜柳大娘心一動,也繼續薅起來。
既然要吃的主要是蔥頭,那蔥葉就沒那麼重要了,柳大娘以收割麥子的打結法整理好野蔥,最後堆在一起,用樹皮擰成的繩子捆好跟盛屏一起抬回家。
到家以後,盛屏和王大娘處理野蔥,柳大娘宰殺黃鱔,依照盛屏的意思,一條和老母雞清燉,兩條用竹簽串起來做成椒麻和蔥香口味的烤鱔魚。
這頓飯受到大家的一致好評,尤其是小苗對椒麻味道的烤鱔魚念念不忘,接連幾天,竹林不去了,就去水田裡找黃鱔、泥鰍,而且還抓了好些螺螄。
泥鰍用豆腐燉,湯色奶白,營養滋補;螺螄就用泡好的蔥頭、胡椒和花椒爆炒,味道痠麻開胃。
等到水田全部摘種好,鴿舍的第一批乳鴿也出欄了。
這天蔣鷺和王青在竹林看守鴿子,而江山青則在家裡的院子裡找了一塊空地修烤架,這需要用到不少鐵器,花費不小。
盛屏就出了一個主意,不用烤架,用缸烤。
把醃製過的鴿子用鐵鈎掛在大缸裡,裡面添上柴火或木炭,偶爾翻動一下,省時省力。
江山青認為可行,跟盛屏去榮三點那兒定大缸的時候,盛屏又建議,做兩個大缸,一個用來烤、一個用來燉,即把乳鴿整個放進小陶罐裡加上調料和水,放在裡面燜熟,名曰鴿子瓦罐湯。
江山青擔心一下子做兩種,成本上去了,生意卻不好會虧本,有些猶豫。
盛屏勸他,“如今既無戰亂,又無災害,咱們村裡人尚能衣食無憂,何況鎮上的鄉紳富人?”
見他仍舊擔心,盛屏道:“我們這回先把陶缸、陶罐定下來,先做烤乳鴿,若生意好,再做瓦罐湯,若生意不好,也只是多買了些器具而已,反正家裡總能用上,不會白買。”
江山青這才勉強同意。
盛屏就跟榮三點說了瓦罐的尺寸,還讓他多做些勺子。
燒陶費土費柴,榮三點最近生意不錯,先前盛屏買了不少,這回又是大手筆,他是把盛屏當大客戶來對待的,這邊盛屏一下單,他就檢查存土量和柴火,發覺存土不夠,忙叫幾個兒子去外面挖土。
從榮三點家出來,江山青要去竹林往北走,盛屏要回家往南走,兩人在一處分岔路口道了別。
盛屏沿著田埂一路往下走到一條小溪前,看螺螄數量如何,痠麻螺螄蔣鷺和兩個孩子都很喜歡,若是螺螄多,她就多做些,等江山青去鎮上賣烤乳鴿時她也做些一起去賣。
連著看了三條小溪,螺螄已經不能用多來形容了,簡直就是泛濫,盛屏當下決定賣螺螄。
與之前賣蜂蜜柚子茶不同,這回針對的主要是萬安鎮的人,擺攤固定在一個地方賣未必生意好,最好是流動叫賣,那就需要做一擔挑子。
盛屏在家用扁擔挑水試了一下,沒挑起來,只得放棄,流動推車必須要做了,這時她才想到劉二嬸先前送他們推水的推車不就正好合適嗎?盛屏去倉庫把推車找出來,前前後後左左右右看了又看,真是覺得再沒有比這更好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