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尹稚斜被追殺的時候,李察並沒有率軍北上。

事實上,尹稚斜的境遇完全是李察透過政治外交手段造成的,唐軍沒有出動一兵一卒,這就叫大勢!

李察此時正帶兵進入泰坦地區,泰坦地區中的多族聯盟,在血蹄部落凱恩的帶領下,集體迎接作為勝利者的大唐皇帝。

值得一提的是,薩爾整合獸人部落聯盟後,對泰坦地區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這其中就包括讓泰坦地區原本處於蠻荒時代的類人種族,開始睜開眼瞭解外面的世界,也就是人族的世界。

毫不誇張的說,薩爾給泰坦地區各族帶來了文明的曙光。

自然而然的,原本封閉和拒絕對外交流的泰坦地區各族,對於大唐帝國的人類軍隊沒有表現出強烈的敵意,尤其是在李察願意繼續保持泰坦地區各族原本聚居地的前提下。

李察對泰坦地區各族的聚居地是真沒想法,因為那裡實在是太窮了。

用李察上輩子的世界格局來對比,此時的泰坦地區就是李察上輩子歐洲的阿爾巴尼亞,人口不多經濟落後還窮橫窮橫的!

李察佔領泰坦地區要打一場不知多久的山地戰不說,打下來還沒有什麼好處,甚至連人口都沒多少!

不過,已經透過亞洲聯盟狂撈3萬枚奴隸印記的李察,還想努力一把,從泰坦地區再撈一萬枚奴隸印記。

李察也算是看明白了,單靠多族聯盟一百年也不可能組成一個國家,他們內部那不叫分歧,而是壓根沒有走到一起的概念。

畢竟,長著牛角的牛頭人,怎麼可以跟長著一對可愛貓耳朵的喵星人組成一個國家呢?

通婚是會死喵的!

更不用說,各族的審美觀差距極大。

巨魔一族感覺貓人很醜,原因是長得太像人類,所有的族群都覺得巨魔一族長得很醜,原因是長得跟厲鬼差不多……

差異如此巨大的各族,不打起來就已經很和諧了,組建成一個國家只能是一方徹底奴役另一方。

當初薩爾就是看清楚這一點,所以想著先懾服強勢族群,再一點點把弱勢族群都變成奴隸,以此來統一泰坦地區。

李察自然也明白這個道理,所以他並不打算用常規方式讓泰坦地區誕生出一個符合全面戰爭系統地區性大國標準的國家,而是想要進行一次另類的試驗。

李察看著形態各異,但基本上都保持與人類一樣直立行走姿態的各族首領後,滿意的點了點頭,在他們向自己朝拜的時候,在所有人的臉上掃視了一圈。

凱恩等各族部落首領,集體愣神,他們在短短几分鐘之內,淪為李察的奴僕!

“果然,跟我預想的一樣,這個多族聯盟就跟小孩子過家家一般,根本算不上一個政治勢力,所以完全沒有氣運護體,這個氣運的概念還真是有趣。

難怪多族聯盟無法被全面戰爭系統視為一個國家。

估計這些部落首領的概念,跟那些傭兵頭子差不多。”

李察得到來自全面戰爭系統的一連串提示後,懶得跟已經被控制住的多族部落首領會談,直接下了一道道命令,讓他們重啟建國事項,如果有哪個部落不同意,就讓那個部落的話事人來找自己。

在泰坦地區生活的部落,可不是一族一個部落,就算是人口最少最弱的種族,都有好幾個部落。

凱恩所在的血蹄部落,實際上是牛頭人的主體部落,下面還有一些小部落,只不過牛頭人的其他小部落完全沒辦法跟血蹄抗衡,所以早就成為血蹄部落的附庸部落,導致別人一提牛頭人,只知道血蹄部落。

泰坦地區連一個種族都沒有凝聚出一個國家雛形來,自然而然的不可能凝聚出來所謂的氣運,被李察輕鬆控制了部落首領。

不過正因為部落眾多,所以肯定還會有偏遠的中小部落沒有來覲見李察,李察需要透過這些已經被控制住的部落首領把那些人帶過來,讓他控制。

畢竟,接下來的建國中,李察不可能讓泰坦地區繼續建立多族聯盟那種鬆散國家,甚至聯邦分封體制都不行,李察需要建立的是一箇中央集權的國家!

只有這樣,才能最大可能性的獲得全面戰爭系統的認可。

畢竟,李察這次是取巧的,先控制了各個部落的首領然後下令讓他們建國,李察並不知道自己這種走捷徑的方式,能不能完成全面戰爭系統的任務,獲得奴隸印記獎勵。

因為這種方式創立起來的國家,已經是李察的附庸,甚至李察將其吞併都不難……

當然,這只是李察的一次試驗,成功了自然最好,不成功李察也可以兵不血刃拿下泰坦地區。

接下來數個月時間,李察就帶著大軍一直駐留在泰坦地區,偶爾會見一下被控住的部落首領帶過來的其他部落首領,加強自己對泰坦地區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