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哈基姆投降(第1/3頁)
章節報錯
最終,被包圍的薩蘭德蘇丹國騎兵在僅剩數千人的時候,才選擇投降。
他們投降並不僅僅是因為絕望,更多的則是因為一天一夜不眠不休的戰鬥,讓所有人都變得疲憊不堪,連一次像樣的衝鋒都無力組織起來。
而外面包圍的西亞自由軍,則可以憑藉兵力優勢讓士兵輪替上戰場,不斷壓縮包圍圈的面積。
既然戰鬥必死無疑,剩下的數千人自然沒有繼續戰鬥下去的必要。
在投降的前一刻,大量的薩蘭德騎兵將領自殺,他們似乎篤定投降後,會屈辱的死去,所以選擇像一名勇士一般自我了結。
這些薩蘭德騎兵將領的思想如此極端,跟他們下達了屠戮數千斯瓦迪亞戰俘的命令有很大關係。
在阿拉伯半島上,如此大規模的屠殺戰俘如果還被敵軍擊敗,基本上都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尤其是位高權重的將領!
士兵們或許還有機會被當做奴隸販賣和勞作,將領們絕不會有這種機會。
然而,收到敵軍投降訊息後的李察,並沒有露出開心的笑容。
原因很簡單,在敵軍投降訊息傳來時,還有白虎軍團和朱雀軍團傷亡近半的訊息傳來。
就連青龍獨立團都傷亡近千人,要知道青龍獨立團總共才5000人而已。
並且作為精銳的青龍獨立團,在戰場上的傷亡數量理應比白虎軍團和朱雀軍團要低。
畢竟,白虎軍團和朱雀軍團在上次會戰後,補充了大量的新兵,哪怕這些新兵都進行過一年期的軍事訓練,但由於缺少實戰經驗,在戰場上的表現遠遠不如老兵。
而被包圍的薩蘭德騎兵集團,又發瘋一般的不斷髮起自殺式衝鋒,導致白虎軍團和朱雀軍團傷亡數量很大,後方的傷兵營地更是不斷擴建,每時每刻都有大量受傷太重得不到有效治療而死去的傷兵被抬出去。
至於斯瓦迪亞王國的部隊全滅,在李察心裡倒不算什麼,甚至還有幾分欣慰。
斯瓦迪亞王國的精銳都沒了,今後徹底吞併斯瓦迪亞王國的阻力就會少掉大半。
至於哈勞斯的王位不穩的問題,跟李察有何干系?
這次會戰勝利得到的1000枚奴隸印記,全被李察使用,就是從投降的數千名薩蘭德騎兵中,挑選有武士修為和馬術精湛的精銳老兵洗腦。
然後將這一千名戰俘當場吸收到近衛騎兵團中!
剩下的那些戰俘也沒有被屠殺,而是發配到後方安置。
倖存的薩蘭德戰俘看到他們的下場後,不少人都失聲痛哭,大呼他們之前拼命戰鬥的行為,簡直愚不可及,那些自殺的將領活該去死。
西亞自由軍跟阿拉伯半島上的戰爭傳統完全不同,他們並沒有復仇的操作,早知如此,薩蘭德蘇丹國被包圍的數萬大軍早就投降了,何苦拼到只剩下幾千人?
理所當然的,李察這番操作很快派人傳揚出去,徹底在阿拉伯半島奠定了西亞自由軍優待戰俘的傳統。
這個時代的優待戰俘可不是遵照李察上輩子的日內瓦公約,什麼八小時工作制,什麼能填飽肚子的伙食待遇,充分的休息時間,賜予基本的人權尊重等等完全不存在。
只要給口飯吃餓不死,不肆無忌憚的毆打殺戮戰俘,在這個時代就已經是優待戰俘了!
如果不把戰俘當做奴隸賣掉,或者送到暗無天日的礦坑裡幹活幹到死,那就是天堂一般的待遇了。
李察上輩子的日內瓦公約中關於戰俘的優待問題,一點都不現實,畢竟日內瓦公約中的戰俘待遇,比李察上輩子的部分打工人還要好……
在21世紀多少打工人享受不到八小時工作日和正常的雙休?
人權尊重更是狗屁,員工面對老闆就跟奴才遇到主子似的。
雖然這是部分公司企業的現象,但也足夠襯托出日內瓦公約中關於戰俘待遇的優厚,是多麼的理想化。
其實,李察對待薩蘭德戰俘的處理方式,在這個時代也不算優待,那些沒有被奴隸印記洗腦的戰俘,回到小亞細亞地區後,只能作為底層勞動力使用,然後等到啥時候李察獲得新的奴隸印記,從中提拔武力值高的人進行洗腦。
畢竟,被抓到的戰俘中,基本上都是砍人專業戶,冷兵器時代的合格老兵,最難能可貴的是,這些人都是精銳騎兵。
組建騎兵不是有馬就行,騎馬步兵和真正的專業騎兵之間,有著巨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