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意外之喜(第1/3頁)
章節報錯
收押和安置俘虜,補充新兵休整軍隊,調運各種軍用物資,掃蕩地方等等是一項龐大繁雜的工作。
好在,此時的西亞自由軍已經有了軍政府,李察帶兵出征帶上了自己的隨軍幕僚,這些幕僚中不少人就是原本投降的文職大臣。
在西亞地區,雖然沒有完善的官僚體制,但各個領主一般都會養一些擅長管理的人才,來幫助自己管理事務。
那種文武雙全,上馬能領兵作戰下馬能安民治地領主比大熊貓還要珍貴,西亞地區多數領主都只懂打仗,不懂民生,自然需要大量的相關人才輔助。
這也是西亞地區的領主治下,腐敗橫行的原因,有的時候不一定是領主有多貪,而是領主不學無術,不明白財政和民事,導致手下的管理人才中飽私囊。
這就是沒有完善官僚體制的缺陷,那些領主的管家也好,大臣也罷,太缺乏監督制度了,唯一能監督的領主或領主家族的嫡系成員,又一個個是門外漢,只知道驕奢淫逸,根本不懂如何監督……
像是大漢帝國那種中央集權的官僚制度,在這方面就比西亞地區要強,雖然有官官相護的背景在,監察衙門一般都是收錢辦事,但至少有這麼一個部門在,那些當官的都知道收斂一些,不至於太過明目張膽。
這也是大漢帝國的民眾雖然生活困苦,但不至於想波斯賤民那般餓肚子的原因。
歷朝歷代,甭管監管部門多麼腐敗,有總比沒有要強得多。
如果將監察部門多設立幾個,分管各個職權,即便腐敗也能杜絕官員違法犯忌。
原因無他,就算想要收買,那麼多部門挨個砸錢過去,要出多少血啊!
別到了最後,貪汙那點錢都扔進去不說,還要虧本。
正因如此,多設監管部門還是有效果的,人性貪婪這一點沒辦法杜絕,就只能從體制上著手。
這些人才被李察收攏後,立刻扣上一個個奴隸印記,人性貪婪這個本能,自然而然就被遏制了。
所以,李察的隨軍幕僚人數雖然不多,但工作效率卻出奇的高,一切都是為了忠誠!
有了超高效率的隨軍幕僚機構,李察並沒有耽誤太多時間,就地從白虎軍團裡晉升老兵補充青龍獨立團的隊伍,第一個向前開撥。
同時,還有一隊以兩國投降武官將領為代表的和談隊伍,分別前往維基亞王國和諾德王國的首都。
這場會戰結束後,雙方的戰略局勢已經很明顯,除非薩蘭德蘇丹國不管不顧國內的隱患,抽調所有兵力北上遠征,或者剛剛被蠻族王庭揍了一輪的突厥人磕了勐藥,調集大兵南下。
只要不出現這兩個情況,諾德王國和維基亞王國根本無法抵擋西亞自由軍的兵峰。
當然,還有一個可能,就是隔壁歐羅巴大陸的拜占庭帝國突然派遣大軍。
然而,已經瞭解過拜占庭帝國的李察知道,這個可能性微乎其微。
原因很簡單,歐羅巴諸國打心眼裡看不起無魔之地的國家。
更不願意派遣軍隊過來。
在無魔之地中,需要魔力環境才能發揮實力的魔法師軍團和鬥氣騎士軍團根本無法打仗,派遣常規部隊又容易深陷戰爭泥潭,所以拜占庭帝國不會做那種事情。
即便西亞地區和中亞地區全部被統一,形成一個超級大帝國,拜占庭帝國也不會放在眼裡,畢竟魔法兵團打凡人兵團,是可以碾壓的……
這一點歐羅巴大陸上的戰爭已經證明無數次,凡人軍團無論多麼精銳,在歐羅巴大陸的戰場上都是名副其實的炮灰。
這也就不難理解歐羅巴大陸上的拜占庭帝國,為何對西亞的局勢完全不上心了。
青龍獨立團作為先頭部隊朝著諾德王國的都城薩哥斯前進的時候,兩國的使者團已經先行一步。
李察為了謀求奴隸印記,對諾德王國和維基亞王國開出來的條件並不苛刻,甚至連割地賠款都不需要,只要公開臣服,當西亞自由軍的附庸國,然後再派遣軍隊加入西亞自由軍的作戰序列中,跟哈勞斯一樣帶兵跟著李察南下就足夠了。
公開臣服可以讓李察完成王者崛起中的任務,獲取奴隸印記的獎勵。
帶兵加入李察所部,則可以讓李察在進攻薩蘭德蘇丹國的時候,佔據絕對的兵力優勢碾壓過去!
這就是李察的第一步戰略目的,將西亞各國輪番打一遍,收割奴隸印記,擴張絕對忠誠的軍力。
至於統一西亞,那就是第二步戰略計劃了。
作為先頭部隊的青龍獨立團,就是對諾德王國施加的軍事壓力。
在李察得知的情報中,諾德王國的國力明顯比維基亞王國要強,只要諾德王國接受他的條件,維基亞王國沒理由拒絕,畢竟李察並不是要吞併這兩個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