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0章 進軍小亞細亞(第2/3頁)
章節報錯
近衛軍則被留了下來看老家。
除了戰兵外,李察還抽調了一萬多人軍戶壯丁組成的預備役部隊。
如今的軍政府治下,軍戶其實就是預備役,沒有加入到白虎軍團的軍戶壯丁,會被整編到預備役新兵營中,平日裡由近衛軍的訓練師負責整訓,戰鬥的時候隨軍出征,充當輔兵民夫。
別看白虎軍團原本是炮灰的底子,但經過一年時間的整訓後,也算是有了正規軍的樣子。
最重要的是,他們接受的是火器化訓練,白虎軍團中如今只有兩個兵種,一個是火槍兵,另一個是長槍兵。
李察對他們訓練採用的是西班牙大方陣。
每一個大方陣中央是長槍兵為主體的肉搏士兵,四個角則是裝備了火繩槍的火槍兵。
這種大方陣在李察眼裡,最大的優勢不是發揮火繩槍的殺傷力,而是訓練起來很簡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認識十年的老書友給我推薦的追書app,野果閱讀!真特麼好用,開車、睡前都靠這個朗讀聽書打發時間,這裡可以下載 .yeguoyuedu 】
是一種可以速成的軍陣。
理所當然的,朱雀軍團那邊也是採用的西班牙大方陣。
戰兵加上預備役部隊,共計七萬人左右,李察對外號稱十五萬大軍,直奔斯瓦迪亞王國首都帕拉文。
現如今,小亞細亞地區還沒有被斯瓦迪亞王國全部納入掌控中,斯瓦迪亞家族的核心城池只有三座。
第一座就是原本希臘人統御小亞細亞地區的政治核心,被哈勞斯拿下後,更名為帕拉文,作為斯瓦迪亞王國的首都,位於小亞細亞地區中部。
第二座是原本斯瓦迪亞家族的核心老巢——德赫瑞姆城。
第三座就是斯瓦迪亞家族掌握的小亞細亞地區經濟重鎮——蘇諾城
除此之外,斯瓦迪亞家族還掌控了原本羅多克家族的核心城池——傑爾喀拉。
只是傑爾喀拉在羅多克家族的殊死反抗中,被破壞的很大,到現在還沒有恢復,不光無法給斯瓦迪亞王國提供多少稅賦,斯瓦迪亞家族還需要派兵鎮守。
傑爾喀拉城破的時候,被斯瓦迪亞家族的軍隊洗劫過,當地人對斯瓦迪亞家族十分敵視。
在斯瓦迪亞家族高層的估計中,至少需要十年時間傑爾喀拉才能恢復往日的繁華。
這就是戰爭帶來的破壞。
李察帶著號稱十五萬大軍挺進小亞細亞地區後,沿途所遇到的城鎮和堡壘,望風而降。
那些剛投降斯瓦迪亞王國不久的波斯領主,轉身就對李察納頭便拜,毫無節操可言……
這股風氣都要怪罪在斯瓦迪亞等四大家族身上,他們出爾反爾,違背了古老的契約,悍然對原本的宗主希臘人動手,讓西亞地區的波斯領主都明悟了。
什麼宣言,什麼契約都是放屁,兵強馬壯者就能稱王建國!
小亞細亞地區的波斯領主中,為數不多的硬骨頭已經在去年被斯瓦迪亞家族滅的差不多了。
剩下的大多數波斯領主,能向斯瓦迪亞王國跪降,自然也可以向李察投誠。
而且哈勞斯野心很大,他想要彷造李察的軍政府,建立一個大一統的王國,而不是原本的分封制國家。
所以,哈勞斯將那些投降的波斯領主麾下的武裝力量削減了很多,對波斯領主的紅頭兵數量進行了嚴格限制,以至於波斯領主們面對李察的大軍,完全沒有反抗掙扎的力量。
當然,李察也無法從這些投降的波斯領主手裡收集軍隊。
投降的波斯領主麾下的紅頭兵,數量很少,只能充當護衛隊和地方治安隊使用,如果再抽調的話,他們就會變成光桿司令,連地方局勢都無法管控。
李察不可能留下兵力控制地方,頂多在後路交通要點留下少量兵力,大片地區還是要依賴那些投降的波斯領主幫著控制。
李察並不擔心那些投降的波斯領主反叛。
原因很簡單,只要他能打贏哈勞斯,他們就是最忠誠的臣子,若是李察戰敗,這些波斯領主大機率會轉身又投入哈勞斯麾下。
而戰敗的李察,也不可能控制那麼大一片地區,只能灰熘熘的逃回波斯高原,自然也不用在意波斯領主的忠誠問題。
哈勞斯得知李察大軍進逼的訊息後,大驚失色,第一時間派遣使者去聯絡諾德王國、維基亞王國和薩蘭德蘇丹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