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火器化(第2/3頁)
章節報錯
“大帥,希臘營損失這麼大,在這場戰役中立下了汗馬功勞,如果將他們的編制取消,恐怕會讓軍心浮動……”
“想什麼呢?
取消希臘營編制,又不是不給那些立功希臘士兵獎勵。
其中還能戰鬥的,通通編入到虎賁營中,補充虎賁營的戰損。
這場戰鬥你們也看見了,哪怕是破限武者,被火槍擊中也得廢掉大半功力,今後的戰場是火器為王的時代,我們的虎賁營不用再侷限於武功修為,戰陣經驗才是重中之重。
而且希臘營士兵的單兵素質也不算低,披上重甲戰鬥還是沒問題的,編入虎賁營可是那些希臘士兵的榮耀,從今以後他們就是人上人了,而且家人可以享受更多的軍田面積份額。
整編好之後,我去見一見那些希臘士兵,把他們都變成我們的夥伴。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至於傷殘的希臘士兵,都帶回他們的家鄉吧,如果家裡沒有男丁進入軍隊頂替名額,或者說不想再出男丁參軍,從軍戶變為民戶的話,可以享受三年免稅優惠政策。”
李察這次可是額外開恩,畢竟在西亞自由軍中,都是死者為大,傷者為小。
一旦受傷無法繼續當兵的話,回家得到的撫卹遠遠不如死者,還會給家庭增加一個負擔。
若是有男丁頂替傷殘士兵繼續參軍當兵還好,否則從軍戶變為民戶,用不了幾年就會淪為貧困戶……
所以,西亞自由軍中非李察夥伴計程車兵,在戰場上不少人,身體傷殘後,寧願讓戰友給自己補刀,混個陣亡名單,也不願意成為傷殘老兵退役。
其實,李察也知道西亞自由軍中,對傷殘士兵的後顧之憂沒有解決。
然而,那些傷殘士兵都是異族士兵,李察在民族原則上,是不希望他們繼續活下去浪費社會資源的。
別看李察口口聲聲喊著解放波斯的自由口號,實際上他一直將波斯人當做旗子使用,旗子廢了難不成他還要養著?
無論是上輩子還是這輩子,李察都是一個徹頭徹尾的民族主義者。
李察給陣亡士兵的撫卹力度大,是因為人死了以後不會繼續消耗社會資源,所以一次性支出反倒會讓陣亡士兵的家人過上還富足的小日子。
而傷殘士兵則需要人照料,甚至都難以生活自理,這必然會給傷殘士兵的家人帶去很高的負擔,所以無論給多少撫卹金,時間久了,傷殘士兵的家人都會心生怨言。
既然當不了好人,李察為啥還要多出撫卹?
至於給傷殘士兵安排崗位,那更是一個搞笑。
如今不是21世紀,有幾個崗位可以坐在辦公室裡喝茶?
就算是基層公職人員,還要經常跑腿呢!
如果不會耽誤生活自理能力的話,不是肢體殘疾,完全可以繼續留在軍隊中,何必去再就業?
其實,李察也是在逼著那些傷殘士兵自殺,給家人弄個陣亡撫卹優惠。
這是李察在穩定而隱蔽的減少波斯族人口,只有當地人口變少了,李察的統治才能更加穩固嘛。
而且,也不需要太多糧食去養活過多的人口。
最重要的是,可以在未來給漢人移民預留出足夠的生存空間!
在整編希臘營併入虎賁營的過程中,李察收到了這次戰役的一千枚奴隸印記的獎勵。
比起獲得的大批火繩槍和熟練的火器工匠,這點系統獎勵對李察而言並不算什麼。
女營的損失也很大,達到了三分之一的比例。
這一戰李察所部在外人眼裡,可謂是傷筋動骨。
賈士凱看到克雷斯被剿滅後,,十分大度的在原有僱傭金的基礎上,贈送給李察所部十門子母銃火炮。
數量不多,但作為彷造火炮的參照物夠用了。
可以說,這一舉動又讓李察欠下了賈士凱一個人情。
畢竟,這是賈士凱第一次對外輸出火炮技術,之前賈士凱可是一直嚴防死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