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好比很多人都知道戰爭的殘酷,但如果真拍出來戰爭影視劇,必然需要進行藝術美化和濾鏡效應,否則無論多理解戰爭殘酷的人,看過之後也會產生心理不適。

這也是為何很多參加過戰爭的老兵返回家鄉後,會出現戰後心理綜合症的原因。

“有戾氣好啊,這樣在戰場上才不會被嚇得尿褲子。”

李察略有感慨的說道。

“現在前鋒營有多少人了?”

“軍主,前鋒營已經有2000多名士兵,我們的後勤壓力越來越大了。”

李察的西亞自由軍裹挾波斯農夫的時候,是把下到14歲上到40歲的所有男丁都編入前鋒營中。

如果超過40歲的男丁身體健碩的話,同樣會被拉入前鋒營中。

基本上相當於全民皆兵。

正因如此,西亞自由軍的兵力膨脹得很快,這還沒有計算那些隨軍家眷呢。

要知道,不少被裹挾的波斯農夫家庭裡,參軍的男丁數量都要少於老弱婦孺。

主要問題是孩子多女人多,老人反倒很少。

這跟波斯人底層信仰有關,波斯領主和波斯基層的信仰不同,波斯領主信仰的光明神教講究一夫一妻制。

但波斯基層信仰的新月教則講究一夫多妻制,並且有著多子多福的觀念。

這就導致波斯基層民眾明明很窮,卻十分能生養!

而且由於長期的戰爭對男丁的消耗,使得不少波斯底層男丁,家裡都能娶上兩個乃至三個妻子!

波斯基層社會是有吃絕戶傳統的,沒有男丁撐門面的話,女人自己很難單獨過日子,所以女人在失去丈夫後,都會主動續絃。

可以說,限制波斯人口增長的只有飢餓問題。

“2000多人足夠了,我們應該嘗試進攻波斯領主的堡壘,正好消耗一下膨脹的人口,攻破堡壘後還能獲得更多的補給。”

李察沉聲說道。

在西亞這片地區,村莊中留存的物資並不多,因為波斯領主和希臘人年年都會派人來徵稅,並且每一次都會趕在收穫的季節收稅。

收上去的各種食物和手工製品原材料,會被存放在堡壘或城鎮中。

堡壘和城鎮的區別在於,城鎮是堡壘經濟繁榮,擴大佔地面積後形成的。

也就是說,只有波斯領主中的強者,才有資格佔據城鎮,普通波斯領主只有一座家族堡壘。

像是斯瓦迪亞家族那種波斯領主中的頂尖存在,更是佔據著數座城鎮以及一座核心的大城市!

村莊、堡壘、城鎮、城市就是西亞地區分封制的四個聚居點等級。

“傳令下去,全速前進,目標羅爾夫堡!”

喜歡全面戰爭我做主請大家收藏:()全面戰爭我做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