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察巡視了一圈三百多個戰俘,對自己手下的辦事能力感到十分滿意。

很顯然,這個世界的土著比自己更擅長分辨一個人是否適合當兵。

李察巡視一圈後,315名戰俘全都變成了自己人,他們十分自然的接納了自己的‘新身份’,周圍原本看押他們的敵人,則變成了他們的夥伴!

從此以後,大家都是李察大人麾下光榮的‘奴隸兵’!

當然,對外肯定不能稱呼為奴隸兵,這些絕對忠誠悍不畏死計程車兵,可是這個時代最優秀計程車兵,更不用說他們的單兵素質相當高,根本不用訓練,拉上戰場就能迅速進入戰鬥狀態。

完成奴役後,那些戰俘排隊去領取原本屬於自己的甲冑。

得益於敵人的饋贈,如今李察麾下所有的奴隸兵都算得上是鐵甲步兵。

李察根據甲冑的防護強度,將麾下的步兵分為兩類。

希臘重步兵、斯瓦迪亞軍士、羅多克軍士原本身上穿戴的鉚釘鐵質板甲,被李察命名為重甲步兵,其餘計程車兵被李察命名為披甲步兵。

披甲步兵身上的甲冑,主要是來自於斯瓦迪亞家族和羅多克家族的鏡片甲,和原本漢軍中的鎖子甲、鑲鐵皮甲。

李察命人測試過,重甲步兵的甲冑,面對長槍突刺都很難破防,之所以稱之為很難,是因為力氣夠大的話,長槍突刺也能破防。

而這個力氣的標準,至少也得是鍛筋武夫起步才行。

若是入品武夫以上層次計程車兵,使用長槍突刺就能百分百破開重甲步兵的防禦了。

然而,波斯人和希臘人的武夫數量還不如大漢帝國多。

這主要是希臘人和波斯人的社會體制,財富分化太嚴重。

普通自由人根本沒有足夠的錢財練武。

幾乎所有的武夫都出自於希臘公民階層和波斯領主的私兵紅頭軍。

反觀社會氛圍相對寬鬆的大漢帝國,民間的武者數量雖然不多,但城裡基本上都有武館或習武的幫派,足以締造出大量的武夫群體。

尤其是那些富商家庭,家家都有習武之人。

而希臘人控制的西亞地區,商業貿易幾乎都被第納爾商會壟斷了……

習武是需要看根骨資質的,大漢帝國這種開放的習武氛圍,很顯然更容易從平民階層挑選出適合習武的人,不像西亞地區,社會階層嚴重固化,底層平民無論什麼根骨資質,都很難獲得習武機會。

正因如此,大漢帝國的武夫數量遠超希臘人控制的西亞地區。

“經過這一戰後,我們在西亞地區的名聲算是開了個好頭,希臘人和波斯人那面不可能如同之前那般無視我們了。

所以,我們現在迫切需要一個響亮的名號!”

李察看著眼前最早跟隨自己的心腹,開門見山的說出了召集他們聚會的原因。

李察現在麾下已經擁有879名奴隸兵,人人披甲執銳,本身的戰鬥素質又堪比大漢帝國的精銳,是時候建立獨屬於自己的軍隊了。

如今李察麾下的高層只有四個核心。

歷天明負責統籌軍隊,趙雷協助歷天明,龐三刀則負責作戰時帶隊衝陣,李二狗負責統籌後勤物資管理。

可以說,下面的人有什麼問題,都是直接找這四個人,而不是找李察。

只有這四人認為有必要的訊息,才會彙報給李察。

“殺奴軍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