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一次出動200名斯瓦迪亞軍士的斯瓦迪亞家族,羅多克家族就顯得很是寒酸,只有第一排幾十個羅多克軍士,後面跟著的只是手持長槍腰懸戰刀的羅多克資深長槍兵。

類似於斯瓦迪亞重步兵層次的兵種,不過他們沒有攜帶弩弓,那玩意的成本和維護費用,註定羅多克家族不可能大規模列裝。

像是斯瓦迪亞家族那般,所有的步兵人手來一把……

不過,走在前排的羅多克軍士,身後都揹負著三根投擲標槍,用來彌補遠端投射能力的不足。

“為了羅多克家族的榮耀!

殺!!!”

負責統籌管理漢軍殘部的歷天明,看到壓過來的羅多克軍陣第一眼,就知道對方根本不是自家這些士氣低迷的漢軍殘部能對抗的。

歷天明立刻將龐三刀等李察的心腹召集過來說道:“情況有變,執行b計劃。”

李察在舉著白旗離開漢軍殘部前,給歷天明等人留下了三條計劃指示。

如果一切順利就執行a計劃,如果遇到不可力抗的因素,就執行b計劃。

若是李察那一頭失敗,沒能策反斯瓦迪亞家族的精銳,就執行最後的c計劃。

三條計劃的內容並不複雜,但可以一一對應三種不同的狀況。

領命的奴隸兵‘高官’們立刻分散開。

緊接著,漢軍殘部開始被組織起來列出軍陣,按照慣例頂在前排的色目兵和囚徒兵,眼中都飽含著面對重甲敵軍步兵的恐懼。

他們甚至懷疑自己手裡的武器,能不能破開對面第一排羅多克軍士身上的護甲。

然而,被組織起來的漢軍殘部士兵們,很快發現他們的頂頭上司下達完命令後就消失不見了。

這些漢軍殘部士兵轉首一看,那些充當著基層武官,被李察親自任命的人,全都頂替了邊軍戰兵的位置,充當著督戰隊。

而邊軍戰兵同樣被命令列在方陣後排,負責抵禦敵人。

“卑鄙無恥的波斯人違背了古老神聖的戰場條約,我們明明已經打算進行停戰談判,但他們卻突然朝我們發動攻擊。

這說明那些波斯人鐵了心要殺光我們,不想如同豬狗一般被屠殺,就握緊手中的武器,跟無恥的波斯人對抗到最後一刻!

即便是死,也要拉上兩個墊背的!”

歷天明管理下的奴隸兵軍頭們,不斷重複對前面列陣待戰的漢軍殘部士兵呼喊。

這些經過李察篩選過一遍的漢軍殘部,就連鍛筋層次的好手都被抽調一空,變成了李察麾下的奴隸兵。

所以,此時的漢軍殘部士兵都是一群普通人和少數養血武者組成的。

再加上傷亡慘重,被包圍的困境,突圍失敗等等諸多因素疊加,漢軍殘部還能發揮出多少戰力,連李察和歷天明等指揮層心理都沒譜……

歷天明之所以要將漢軍殘部組織起來硬抗,不過是廢物利用罷了。

最後那段激勵士氣的發言,也是奔著能忽悠一個就是賺的心態。

當然,某種意義上歷天明一行人所說的話並不是謊言,對面的葛瑞福斯還真的沒打算留漢人戰俘。

畢竟,這是波斯人和漢軍之間作戰的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