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個十天半個月,入冬了,再把那些麻皮打上來,用麻刀將已經漚爛的外層糙皮刮掉,剩下的就是青白色的麻。

要是多用麻刀刮幾次,麻就會更白一些。

把這些麻晾幹,白白的麻就有了,然後村裡就會組織婦女們去搓麻。

將收撿得一絲不亂的麻拿出來,分出一小部分來噴一點水,在膝蓋上搓麻繩,麻繩根據需要可粗可細,可長可短。

搓麻繩要注意粗細均習,接頭無痕,那是個比較考驗技巧與耐性的活。

麻製品最常見的用途是用麻繩紮鞋底 ,還有捆綁東西的麻繩,甚至是披麻戴孝裡面的麻用的就是這個麻。

在沒有皮鞋膠鞋的年代,用麻紮出的布鞋是生活必須品。

婦女們要用很長一段時間才能一針一針紮完一雙鞋底,做好一雙布鞋。

“搓麻還算好的,一天能拿三四個工分,好歹還是在屋裡,還會燒炕暖和,大家夥說話話,一天也就過去了。

男人們更苦,築水庫、修水圳,搞三光, 所謂三光,便是用田耙把田埂前後及田埂上的雜草全部鏟鋤掉,歸入田中漚成綠肥。

還有民工建勤,參與道路的修建,完成規定路段的土石方。

這些都是有工分的,而且還包一頓午飯,村裡很多人都會參與,不過大部分都是重勞力,去的也基本都是男人。

天冷風大,刮在人臉上,幾天能把人的臉給吹出血來,他們工分高一點,有六七個。”

楊桂英一邊把玉米杆子攤開,一邊和江盼魚說著接下來要做的事情。

總之,閑是不能閑著的,在農村裡一年到頭都是這樣幹著的,不幹就吃不飽,為了生計,大家都得這麼勞動著。

很無奈,也很辛苦,可是那個時代人就是這麼過來的。

大夥忙完了地裡的活,還得忙自己的,像是知青點,之前種下去的蘿蔔,倭瓜和各種秋菜也要趕緊收拾儲存好,這樣冬天才有菜可以吃。

而且還要趁著沒有下雪,要趕緊上山去撿柴火,摟松針和落葉,不然冬天柴火不夠用,可是要挨凍的。

好在,知青點的人多,李高陽分配工作也合理,倒也沒人抱怨,一切都有條不紊地在為過冬做準備。

連續做完這些活計,已經到了九月中旬,整整一個月的好天氣,順順利利的讓糧食全部脫粒入倉了。

大隊長一揮手,給大家多放了一天假,讓大家好好休息一天。

大家都很高興,不少人都商量著難得休息,要幹什麼幹什麼,

可是知青點的眾人卻是在休假這一天,睡到了中午才起來做飯填肚子。

江盼魚看著自己黑了不止兩個度的膚色慾哭無淚。

好不容易長胖一點吧,因為秋收又全部沒了,現在是又黑又瘦幹巴巴的,真的比村姑還村姑。

這時候她就很羨慕譚雁露了,一樣的天天曬太陽,一樣的幹活,人家的面板就沒有黑多少,難得因為人家是小仙女錦鯉魚轉世就可以不怕太陽暴曬嗎!

江盼魚再看看自己的面板,嫌棄的自己都不想看了。

吃瓜系統實在是看不下去了,提醒她:“宿主,你是不是忘了任務獎勵啊!

上次的任務獎勵裡有一會美容美顏的雪花膏啊!

那個有防曬滋養面板美白美容功效的,你為什麼不用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