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委常委會如期舉行,研究的議題自然是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

最為興奮的應屬組織部幹部科長姜巖,他一早帶著科室發會議材料的人,等在會議室旁邊的休息室。等各位常委紛紛進入會議室的時候,他激動的差點有點難以自控。他在心裡告誡自己,這是自己第一次上區委常委會,這一關一定要闖過去,走到會場外面,對著窗子來了幾個深呼吸。他曾讀過一本勵志書籍《思考致富》,書裡講到一些緊張時如何調整呼吸的法門,以前沒有用過,今天算是派上了用場。

會議終於開始,他被區委辦秘書科的人宣進去彙報。姜巖自己準備的講稿,彙報的時候,卻如篩糠一般在兩手之間抖動著,彷彿隨時都有可能逃出他的手指,飛出去……

會場很多常委,只在開始的時候注意了一下姜巖,見今天組織部來彙報的人,不是梁健都有些好奇,之後,也就不再關心。

區委書記胡小英卻仔細看了看姜巖。只見他進門時緊繃著臉,此刻彙報又緊張激動得雙手發抖,心想:“此人跟梁健比,在整體素質上,相差可不只是一截。梁健在這種場合,鎮定自若。這完全是心理是否強大的一個明證!真正的領導人才,就得有遇事不慌、處變不驚的魄力!可以說,這也是一個領導人的基本功。這一點,眼前這個幹部科長姜巖,顯然還不具備。”

姜巖好不容易把材料唸完。由於害怕出錯,完全就是照本宣科,讀了十來分鐘,不敢自由發揮一個字,聽得人很是無聊。

雖然安排姜巖到常委會亮相是區委組織部長朱庸良一手操作,但看到姜巖這樣激動不已、膽戰心驚的模樣,心裡就有幾分不悅。他知道,姜巖從參加工作至今,一直在組織部幹業務活,一直以來都是領導說什麼他做什麼,言聽計從,所以年輕人的膽略和氣魄基本上已經消磨殆盡,所以到了稍大的場合就會怯場。朱庸良不由也想到了梁健。這方面,梁健的魄力就要強一些,能力也要強的多。可梁健是敵非友,雖然是一個人才,卻終究是一個威脅。若能為他們效力,一定如虎添翼。只是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但朱庸良又不禁想,官場上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朱庸良見姜巖彙報完畢,就趕緊拿過面前的話筒說:“各位常委,我再做些補充。”

胡小英朝朱庸良頷首同意,認真地看著朱庸良,看他接下去會說些什麼!她相信,其中肯定會涉及到梁健作為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的問題。因為,從組織部發放的書面材料上,梁健在民主推薦中總得票排在第三名,被列入了初步人選名單,而他們要建立的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庫是二十名,按理不出什麼問題,梁健肯定是能排到裡面的。

但涉及人事問題,變數無處不在,有時候一句話、一個詞,就能讓一個幹部使用的朝向發生徹底逆轉。為此胡小英非常認真的聽朱庸良會“補充”些什麼。

只見朱庸良的目光在攤開的筆記本上停留了一會,他的筆記本上簡單的列著幾條內容,應該就是他要表達的重點。

朱庸良說:“各位常委。剛才我們幹部科科長姜巖同志,就有關情況作了彙報,應該說已經很具體全面了。我這裡要重點補充的,就是他還沒有彙報的兩個方面:一是這次推薦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的工作成效還是挺明顯的,基本上已經把全區浮在面上的副科級領導幹部都推薦出來了,推薦的結果,其實與我們組織部平時掌握的情況出入也不是很大,那些我們掌握的比較優秀的幹部,也排在推薦名單的前幾名……”

胡小英心想,你這麼說,也等於是承認了梁健是比較優秀的幹部,這倒是方便我下面講話,於是在筆記本上度了幾筆。

朱庸良沒有注意胡小英記些什麼,繼續補充道:“二是大家手中的這份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初步名單,排名是按照得票多少來的。從高票到低票排列,我們準備建立的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的數量是二十名,那麼按理說排在前二十的應該是比較優秀的……”

胡小英心道,朱庸良目前還沒有說到梁健是否入庫的意見,更加註意地聽下去。

忽然有常委打斷道:“完全按照得票多少也不對吧!這不成了以票取人了嗎?”

打斷朱庸良說話的,正是區委副書記萬康。見到副書記發話,朱庸良就停下了補充,面帶微笑的看向區委副書記萬康,又瞧瞧區委書記胡小英,心裡其實是一個樂啊。他早就料到區委副書記萬康會發表不同意見。

胡小英對萬康的突然插話,很是不滿。她原本以為,關於建議梁健不作為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應該會是組織部長朱庸良提出來,可沒想到卻是萬康首先放炮,這等於是說,她除了周其同、朱庸良等人,這次還失去了萬康這個副書記的支援。一念一動,在萬康還沒徹底把意思講清楚之前,胡小英果斷地說:“萬書記,我們先等朱部長把情況補充完整,這樣我們瞭解的也能更加全面,然後,我們各位常委再各抒己見,你看如何?今天的討論時間比較緊張!”

萬康見胡小英這麼說,也不是沒有道理,就說:“那好吧,我呆會再說,那麼朱部長你繼續!”萬康不堅持即時表態,胡小英心下稍安,但願呆會萬康能夠聽出她的話外之音,不再提出對梁健不利的意見來!

朱庸良見萬康將說之話戛然而止,心想,必須激一激萬康:“三,我們這份材料中沒有的意見,我在這裡稍說一下。我們《幹部選拔任用條例》之中有一句話,叫做‘不以票取人’,意思是得票多少,作為一個幹部提拔任用的標準,卻不是唯一的依據。這是黨管幹部原則的一個重要體現。今天這份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初步名單,是按照得票多少排的。所以,我在這裡作個說明。不過,這也不是說,得票多不好。得票越多,大家越認可,該幹部各方面素質也都很好,那自然是再好不過。但也有個別幹部,自身素質不過硬,但推薦結果卻不錯,排在名單前面,那麼我們也應該引起注意。我就補充這些!其他沒有了!”

胡小英聽朱庸良補充的最後一條,暗道:這個朱庸良,在組織部部長崗位上呆得久了,真是老奸巨猾、殺人不見血。他把梁健放在名單之中,也不提出對梁健的不滿,可一條“不以票取人”卻給了反對者以尚方寶劍,到時候把人家砍了,也有了藉口。

朱庸良彙報完畢,按照程式該各位常委發表意見了,最後才是胡小英發表意見和做總結。胡小英說:“組織部已經彙報了情況,朱部長又作了補充,那麼現在請各位常委發表意見吧!”

萬康早就想說了,可常委會上有一定的規則,雖然不成文,卻一直是這樣執行的。一般是排名靠後的常委最先發表意見,依此類推,這體現的是一種遊戲規則,同時也體現了一種尊卑秩序。所以,這種情況下,萬康也不肯最先發表意見。由其他常委先說。

公安分局局長徐建國先說沒有意見。按照公安局的體制,區裡的公安局是分局,人事關系由市裡說了算,公安局人員的提拔,基本上區委不能說了算,因此在這些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幹部人選中,沒有他徐建國的人。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區委宣傳部部長諸茂是胡小英的人,他堅決擁護胡小英,自然也挺梁健,就說沒意見。由他們起頭,接下去幾個常委,說沒有意見的也挺多,畢竟這裡涉及的後備人選中,有一些是他們的人,如果他們對別人提意見,那麼他們也就會攻擊他們,到時候偷雞不成蝕把米,還不如誰也不得罪。

如此下來,關鍵就只剩下了區委書記胡小英、區長周其同、常委副區長田坎、區委副書記萬康、區紀委書記溫照盛五個人了。見這些人都說得差不多了,紀委書記溫照盛又遲遲不發表意見,副書記萬康就耐不住了。他急著說道:“剛才,我們朱部長說了一句很好的話‘不能以票取人’,我很贊同這句話。有些幹部,雖然得票高,但並不等於工作好、能力強。現在各位常委都在這裡,我這人向來就直來直去,不喜歡繞圈子,有話說在當面。這個名單中,大部分人都是好的,但其中一個人,我是不同意納入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的,這個人就是梁健!”

大家都料到萬康會對梁健有意見,原因就是前幾天的推薦大會,梁健給萬康準備的材料缺張少頁,讓萬康這個堂堂副書記杵在臺上,在全區領導幹部面前大丟其臉。這起“事故”說起原因來,萬康本身工作不細,也是有責任的。但作為一個區委副書記在這個事情上,怎麼可能承認自己有錯呢?即使自己真有錯,也要下屬來挑,這是萬康一貫堅持的觀點。於是,從內心深處,他早就把這事的責任,全部歸結到了梁健身上。給予梁健應有的懲罰,才能讓他忘卻自己在這件事上的失誤,忘卻那天在全區領導幹部面前的尷尬,否則就是他自己對不記起自己了!

周其同、朱庸良見總算有人對梁健發飆,心裡都有些樂。周其同見勢,更是火上澆油:“我也同意萬書記的觀點,有些幹部,民意不錯,推薦票高,那是因為他們整天把精力花在了討好別人身上,放在花天酒地結交朋友上面,因此推薦得票也高。但真正遇上大事情、重要任務,就要出差錯了!像梁健這樣的同志,上次推薦會議上捅了這麼大的簍子,推薦票還是排在第三名,就說明這裡面肯定有問題。這樣的幹部,我們怎麼可以放到正科級後備幹部人選當中去呢!胡書記,你說是不是?”

胡小英看到周其同將皮球往自己這裡踢,不接招不是,接招也不是。她不能這麼早就表達意見,因為她想要的結果,目前還沒有達到,自己過早的接周其同的招,如果接下去還有人跳出來,她很可能陷入徹底的被動,梁健進入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之事,就會徹底黃掉!

本來,是不是進入正科級領導幹部後備人選,問題倒不是特別大。畢竟後備人選,只是“後備”之用,並不是真正的實質領導幹部。今後要提拔領導幹部,也不能省略考察、票決程式。因此這原本也只是可爭、可不爭的事情。

但,到了這個地步,事情卻已經完全變了樣子!

如果這次胡小英不爭取,就會至少造成兩個方面的嚴重後果:一方面梁健今後的提拔任用可能會就此成為難題,雖然後備幹部人選不一定要提拔,但提拔的人選除非有特殊情況,一般要從後備幹部中産生,假如這次梁健進入不了後備庫,以後萬一想要重用他,周其同、朱庸良等人,肯定就會提出,梁健都不是後備幹部人選,怎麼能提拔?後備人選中還有不少人沒提拔呢,為什麼不用他們?這話很難反駁。另一方面,常委會的風向可能就會偏轉,經過上次胡小英在常委會上的據理力爭,目前常委們也已經看到了胡小英的強硬一面,對她的印象正在好轉,這次後備幹部推薦本身就是胡小英提出的事情,如果最終的人選卻掌握在其他人手中,大家就會感覺她在人事問題上失控了,並不能說了算,最終導致大家又會向掌握主動權的周其同他們靠攏。基於這兩點,胡小英在這場pk中真的可以說輸不起!

現在的問題是,胡小英該怎麼說,才能將不利於她的風向撥回來。胡小英看到正在一邊無所事事地把水筆放在右手拇指和食指指尖轉動的朱庸良,心中一動,剛才,朱庸良雖然補充了情況,但並沒有明確表達自己的觀點,胡小英就說:“朱部長,你剛才補充了幾點說明,但這並不是你的個人意見,你作為區委組織部部長,對幹部情況最熟悉,還是說說你的意見吧!”

胡小英之所以問朱庸良,倒並不是對朱庸良抱有什麼期待。她知道,直到目前為止,朱庸良都是周其同的死黨,這一點在近期內肯定無法改變。那麼她為什麼還要問?豈非明知故問!

其實,胡小英去問朱庸良,也並不是經過深思熟慮,不過緊急時刻,心念一動,就開口問了朱庸良。這不過是憑藉著自己的官場經驗,走出的一步,這一問,可以緩沖周其同的問題,給自己尋找對策留下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