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市委班子(第1/4頁)
章節報錯
譚家國用打火機給自己點上,然後又將火伸過來:“梁書記,你也抽一支?”梁健說:“好,我陪老譚抽一支煙。”抽了幾口煙,譚家國才鎮定下來。
梁健這才感覺到作為黨委書記,就有人在你面前不自在了,這就是權力的威力。梁健可不想亂用這種威力。梁健說:“老譚,今天找你來,是因為從今天開始你就是鎮上的財務,就是財政辦主任了。我知道你以前當過,又下來過,現在重新讓你來幹。你知道為什麼?”
譚家國說:“梁書記,我不知道。”梁健看著老譚的眼睛說:“那是因為,我們認為你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我對你沒有別的要求,只有兩個。”
譚家國說:“請……請梁書記吩咐。”梁健說:“第一個,就是把今年以來鎮上公款消費的情況理出來,具體到人,從班子成員到一般幹部都要。以後每個月都給我一份。其他工作,你就根據鎮長的要求去做,我不幹涉。現在沒有鎮長,但是很快就會配備。第二個,就是每天都修一下鬍子。”
譚家國點了點頭說:“梁書記,我知道了。謝謝你。”梁健說:“不用謝我。我知道,你不會辜負黨委對你的信任。”
第二天,譚家國就將梁健要的東西交過來了,而且臉上的鬍子茬都已經剃幹淨了,看上去精神了許多。他還帶來了另一份報表:“梁書記,這是班子成員人員的實際工資福利收入,上次你好像向我們財務辦主任要過,但我覺得他給你的那份不對。”
梁健滿意地點了點頭。
梁健將報表放下時,看到手機螢幕亮了一下,顯示的名字是胡小英。胡小英的簡訊中寫著幾個字:考察組已到鏡。
短短6個字,猛然讓梁健一陣激動。胡小英前段時間多次跟他提過省委組織部考察組要來鏡州推薦幹部。可是前段時間,只刮風不下雨。看來,這雨最終還是要落下來了。
希望是一場及時雨啊!也祈禱是一場及時雨。前兩天,高成漢對他說,市委市政府班子的結構要變。現在看來是真的要變了。
梁健很想打個電話給胡小英,問問具體情況。拿起電話,他又搖了搖頭,只是回複了一條簡訊:一切如願。
胡小英就沒再回複其他內容。梁健等了許久,還是沒有收到任何新的訊息,梁健也是理解的,敏感時期,發簡訊和打電話都不方便。那麼去她那裡呢?顯然,更加不方便。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這句話不論是在官場還是在社會上都是恰當的,強調的就是一個忍字。
然後,就在梁健不再期待簡訊的時候,梁健又收到了一條簡訊,簡訊來自阮珏。阮珏問他:你那個受傷的美女,現在還好吧?阮珏竟然會問他王雪娉的事情,梁健回複說:她應該沒事了,謝謝你。
阮珏回複說:今天有空來我家裡嗎?梁健心想,省委考察組馬上就要來了,金超肯定有得忙了,也不會去阮珏那裡。所以,阮珏才讓他去的吧?
回想起阮珏完美的身體,還有床單上的梅花,梁健不由猜測,阮珏難道真沒有跟金超發生過身體上的關系?她跟他發生的是第一次?想到這裡,他很有種沖動,再次將她摟在懷裡……
然而,很快他就平複了激動的情緒,回複說:等省委組織部考察組走了,我去找你。這句話是夠坦誠的,梁健沒有編織其他的理由,阮珏也很容易理解。簡訊很快過來了:好的。是一個笑臉。說明她是真的理解的。
當天下午,省委組織部考察組就組織開展了全市層面的民主推薦工作。全市的民主推薦工作,範圍是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協四套班子成員、市委候補委員、縣區開發區)黨政主要負責人、市直各部門黨政主要負責人、市紀委常委等。
梁健現在的最高職務是縣長助理,他還沒有資格參加這樣的推薦大會。
不知有多少人在翹首以盼這推薦的結果。也不知道有多少人在為這次的推薦惴惴不安。每一次的幹部調配都是有人歡喜有人憂。
沒有幹過幹部工作的人,永遠會被幹部工作的神秘感所吸引。梁健曾經擔任過分管幹部的區委組織部副部長,對於幹部工作的實質有所瞭解。幹部工作,其實就是常委班子中權力的平衡。為此,面對這次省委組織部的民主推薦工作,梁健靜下來想想,就沒有那麼激動了。
梁健哪裡也沒有去,而是坐在辦公室裡,把手頭其他幾個事情處理掉。他先是看了看財務譚家國拿來的兩份賬本。
第一本是鎮上領導班子成員的福利工資和收入,發現到年底每人的招商引資獎是七萬,加上平時的獎金工資,一般班子成員的全年工資收入達到了16萬,黨政一把手達到了20萬左右。這個數字,在鏡州市已經屬於高收入了,鎮機關一般幹部的收入是6萬,作為班子成員足足多了10萬。這其中包含了上級的各種獎勵,還包括了以會議、補貼等各種名義發的錢,琳琅滿目,反正能開拓的渠道,都開拓了。
班子成員已經這麼高的收入,為什麼還要想辦法去企業入股?這只有一種原因,這一方面是人的慾望,總想有更多的錢。另一方面,就是慣例如此、氛圍如此,大家都是按照慣例和習俗辦而已。
第二本是鎮領導幹部和機關幹部“三公經費”消費的明細。看了一下,在梁健的意料之中,又在梁健的意料之外。意料之中,是因為“三公”消費,特別是公款吃喝,一直是一個頑疾。當然這個“頑疾”並不是從來如此,在20世紀90年代,還沒有這麼甚囂塵上。到了21世紀初期以後,公款吃喝就愈演愈烈,當時大家普遍認為,吃喝問題不過是“小節”。老百姓對於這種普遍的吃喝情況,也失望透頂近於絕望,都認為,你吃點喝點,那就吃點喝點吧,只要給老百姓辦實事就行了!殊不知,“小節”的腐蝕作用是巨大的,當吃喝成為普遍風氣之後,社會的公平公正已經“溫水煮青蛙”變得“熟透了”,官員在酒場上講究哥們義氣,每一杯酒都是利益做的,那麼還怎麼為老百姓辦事呢?後來中央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提出要破“酒局”,其實就是從“小節”抓起來規範官員行為。
當然,梁健此刻的認識,還沒有達到這樣的高度。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也不能期望梁健走在時代的前面很遠,但是他看到這份賬冊,還是被深深震動了。
向陽坡鎮這樣一個不上規模的鎮,全年“三公”經費已經超過了300萬,其中公款吃喝,達到了180多萬,也就是等於每個月吃掉15萬,一天就是五千塊。等於是每個班子成員每天用了公家五百塊錢。說實話,吃一頓飯五百塊是遠遠不夠的,但是這個總數之大卻達到了驚人的地步。
如果讓老百姓知道這個數字,會是什麼反應?這種情況不是向陽坡鎮一個鎮的問題,是一個普遍問題。梁健不是不知道。對於公款吃喝這個問題,梁健感覺,這是他必須在任上解決的問題,但是必須妥善解決,不能意氣用事。
這時電話響了起來。竟然是市建設局局長榮威的電話。自從上次一起在寧州之後,梁健沒跟榮威碰過頭。榮威的聲音響起來:“兄弟,在哪裡呢?”梁健說:“在單位啊!”
榮威說:“哪個單位啊?”梁健笑道:“大哥,還能是哪個單位,當然是向陽坡鎮啊!你以為我會在哪裡?”
榮威也笑說:“我的感覺,你有兩個單位,一個是市政府,一個才是你掛職的南山縣。”梁健說:“謝謝大哥,還一直把我看成市裡的幹部,可我現在已經十足是個鎮幹部了!”榮威說:“千萬別,大哥知道,你不過是去鍍鍍金的。今天市裡在民主推薦你知道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