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6章 三綱五常!(第1/2頁)
章節報錯
氏族就是這樣,老祖宗就是天,老祖宗一句話,比法律都管用,要是違逆,那就是違反家法,分分鐘杖斃。
而華夏現有的社情關係,導致十二世家有著極大的自主權,世家內的一些處理辦法,國家都是眼不見心不煩。
所以除了太遠的,或是一些旅居的盧家子弟,京津範圍內的盧家子弟全都被召集起來。
“混賬!老爺子也是你能唸叨的?到了本家給我消停點,老爺子家規極嚴,要是出言不遜,打算你的狗腿老子管都不管你!”
剛才抱怨的小輩都是被長輩罵的狗血噴頭。
雖然不管是正值壯年的二代子,老一輩的人心裡也是有點犯嘀咕。
“難道是老爺子對經義,有了什麼真知灼見,讓我們回去訓導?”
一些聯袂趕來的人都有些猜測,紛紛談論。
“很有可能,老爺子是一代名儒,是華夏十儒之一,很有可能是有了什麼重大的學說問世,這才聚集我們。”
盧家的人,陸續返回盧家大宅,而盧家的大宅之中,所有的下人也都是在緊鑼密鼓的準備,瓜果梨桃,糕點酒水,都是開始連續不斷的送上。
而大宅之內的盧家主脈,也都已經落座準備。
老爺子端坐在上首老神在在的閉目養神。
“大兄是否對經義有了新解,好叫我們聆聽教誨?”
一個穿著長袍的耄耋老者,站在盧老的桌案之下,拱手恭敬的問道。
這種穿著是盧家文會的傳統,盧家祖輩世代為官,盧家也以詩書傳家,到了現代也還要追求,唐宋士大夫峨冠博帶的翩翩風度,這是老一輩的情懷,可是小輩們卻是穿起來極為不舒服。
盧老眼睛微微張開,笑道:“然也,渠同稍安勿躁,靜候一番,稍後文會便開。”
“嗯,渠同退下了。”
老者恭敬的退下,這就是盧家的規矩,哪怕是胞兄胞弟,在這種正式的場合也絕不敢造次。
老一輩的紛紛上前見禮,而這種見禮似乎帶著一種儀式性,顯得莊嚴肅穆,有事無事都要問候兩句,就是實在沒什麼話,也要道一聲體態安康,以表示對老族長的敬畏。
而一些本身還有點燥氣的小輩,看到這個場景也都漸漸的安靜了下來。
見禮還在繼續,盧老面色如常,心中卻是極為焦急,這葉秋怎麼還不到,這盧家人幾乎都要到齊了。
而且也不知道哪個孫子傳出去的,自己對經意有了新解,這不是玩笑一樣麼?
自己縱使是大儒,但是註釋經義這種事可不是哪個大儒都能幹的來的,要是行差踏錯,不僅文名要受傷害,最恐怖的事情就是遺臭萬年。
所以很多大儒都是在活的時候給經意註釋,死了之後由子孫整理手稿發出,註釋得到了世人的認可,那就流芳百世,註釋的不好就遺臭萬年。
要是就是兩眼一閉,啥都不知道了,愛咋咋地,因為誰也沒有絕對的信心認為自己的註釋一點錯漏都沒有,所以這是最保險的方法。
現在這麼一傳,可就操蛋了!
十個人有九個都是來問自己,經義的問題。
盧老急的火上房。
眼睛一掃,就看到端坐在自己兒子下首的,盧金山自己的長孫,此時眼圈有點微黑,努力的抑制自己的瞌睡,而邊上的大孫媳婦,則是臉色冷峻,名無表情。
頓時就是心中湧起一陣怒火,他平時根本就不關注這孫子和孫媳婦倆,但是昨天特意叫著下人關注一番,結果下人彙報,昨天這大孫子竟然跪了搓衣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