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見識了鍊鋼爐的高產高質量,馬別駕整個人都樂瘋了,這可是送上門來的政績,雖然是武元慶主導最大的好處肯定是他的,可是自己作為目前遼州的主政官,這政績怎麼著也會有自己一份,做好了這件事,升官也就指日可待了。

於是馬別駕當即下令徵調周邊村落的百姓大規模擴建煉焦爐,鍊鋼爐,增加鋼鐵產量,一面寫奏章給朝廷報喜。

而對武元慶,馬別駕更是殷勤的不行,每天都要親自登門噓寒問暖,武元慶但有所求,無不應允。

接下來的幾天,武元慶領著弟弟妹妹把遼州附近好好給逛了逛,到哪都有馬別駕派的人伺候著,愜意的很。

遼州算不得什麼風景優美之地,武元慶這麼有興致的遊玩,無非是故地重遊而已。可對於武元爽,大丫二丫三個來說,從沒出過什麼遠門,更沒上山下河瘋玩過,這幾天可是玩的開心的不得了。

王朝馬漢兩人倒是沒跟著,在問武元慶要了許多精鋼還有其他一些材料後,兩人就一頭鑽回自己在遼州的破房子開始日夜不停的打起了鐵。

作為護衛沒有兵器怎麼行,武元慶說等到了晉陽送他們兩把好刀,他們兩個還不願意,非說自己打的才稱手。

聽說兩人想打兩把橫刀,武元慶也來了興致,讓兩人給自己打一把。

所謂的橫刀,也就是後世所說的唐刀。但橫刀其實只是唐代刀的一種,算是軍隊的制式武器,主要是隋唐時代的兵士佩刀。

橫刀之名出自於《唐六典·卷十六·衛尉宗正寺》:“刀之制有四:一曰儀刀,二曰鄣刀,三曰橫刀,四曰陌刀。

橫刀也叫直刀,顧名思義,刀身刀刃都是筆直的只有在尾部的地方會有一弧度形成刀尖,,一般全長七十到八十厘米左右,刃長在五十到六十厘米之間,厚度約六到八毫米,長一米左右的,叫大橫刀。

後世所謂的世界三大名刀之一的rb武士刀,就是從唐橫刀演變出來的,論起來只能算是不知道多少輩的孫子輩了。

唐刀的製作鍛造工藝相當高深,一般只有工部以及各地在冊的鍛造師傅才會鍛造。所以即使軍隊裡邊能裝備精品唐刀的也都是少數。

經過歷史長河的演變,唐刀的工藝一度失傳,就算在後世有著先進裝置,材料,工藝,人們都沒辦法完美的複製出真正的唐刀來。

王朝馬漢之所以會打造,那還要從王朝的父親說起,他父親就是個鐵匠主要是打造農具之類,後來隋末的時候,被徵兵參加了李淵的唐軍,因為有打鐵的手藝,被分配去打造兵器,後來生病了才離開軍隊回到老家遼州,把從軍隊學到的打造兵器的手藝傳給了王朝和鄰家的馬漢。

武元慶要二人打造的橫刀是大橫刀,有句話說的好,一寸長一寸強,一寸短一寸險,武元慶對此深信不疑。

橫刀的刀柄不像後來的rb刀刀柄那麼長,雖然也可以雙手握,但是單手握也很輕鬆。他可不想像rb人一樣,雙手握著長刀柄,彆彆扭扭的和人打架,那樣實在難看死了,還是單手持刀帥。

有了現成的好鋼,又有焦炭這種可以產生高溫的燃料,兩人三天多就把需要的武器打造好了。

等他們拿著兵器回到刺史府的時候,武元慶發現兩人除了三把橫刀外,還一人打造了一把長兵器。

王朝的是一把長柄大砍刀,和關雲長的青龍偃月刀差不多。馬漢則是一個長滿尖刺的狼牙棒。

“嘿,你們兩個弄這長兵器幹嗎,連馬都不怎麼會騎,這玩意你們用的上嗎”武元慶很是無奈的問道。

長兵器不好攜帶,而且太引人注目了,你說武元慶出門在外,他們兩個揹著這麼兩把大傢伙跟著,那回頭率肯定百分之百。

當做兩人的馬上兵器吧,就像武元慶說的,他兩個連馬都沒騎過幾次,更別說在馬上揮著這麼長的兵器打架了。

兩人悶葫蘆一樣不吭聲,武元慶接著調侃:“別說這玩意了,那橫刀你們會用嗎”。

武元慶一直都沒怎麼見過兩人動手打架,光是聽兩人說他們從張湯佈置的包圍圈衝出來過,又見兩人拿的不是什麼正經兵器,而是打鐵的錘子,所以一直都認為兩人只是有些蠻力。故而才這麼調侃兩人。

”少爺,你也太小看人了,俺們刀法很好的“馬漢被鄙視很是不服氣。

”哎呀,聽你這麼說你好像很厲害的樣子啊。那你說說,你都會什麼刀法,五虎斷魂刀會不會,八門金鎖刀、八卦刀、日月乾坤刀、梅華刀,這些刀法你又會哪種“武元慶裝作很驚訝很好奇的問道。

”額“馬漢傻了,瞪著一雙牛眼很迷茫的看著少爺,這些刀法他別說會了,連聽都沒聽說過。

看著馬漢那傻憨的樣,武元慶不由噗嗤笑了:“傻了吧,我就知道你都不會。馬漢呀,不是少爺我說你,做人要謙虛,不能驕傲。你看少爺我知道這麼多刀法,我有和人嚷嚷過嗎?沒有!這叫低調懂吧,以後你多學著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用從武俠小說中看來的不知道真假的刀法把馬漢唬的一愣一愣的,還裝著一副語重心長的樣子教育了一頓,武元慶心裡忍不住笑開了花。

這麼一鬧,馬漢也不好意思再說自己刀法怎麼怎麼好了。於是武元慶認定馬漢肯定是心虛了,他和王朝的功夫肯定不怎麼樣。

第二天,武元慶起了個大早,和弟弟妹妹們吃過飯,告別了來送行的馬別駕,啟程回晉陽。

七月祭天的時間要到了,他們要趕回去參加。

“大哥,熱的不行了,我們找個陰涼地歇會吧”轉眼走了兩個多時辰,太陽已經到了頭頂,六月時分,正是酷暑難耐之時,熱浪襲襲、穀風陣陣、蟬鳴不止,鳥叫不停。

李承乾走的時候把馬車也都帶走了,今早馬別駕說安排一輛馬車給武元慶,武元慶想著儘快趕路,還是騎馬快,就沒要,只要了兩匹馬,加上武元慶和武元爽他們自己的兩匹馬。六個人四匹馬,武元慶帶著二丫,武元爽帶著大丫,王朝,馬漢兩人各騎一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