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二十二章 勸諫的藝術(第1/2頁)
章節報錯
李世民也的確沒有什麼不高興的.
屬國這種東西,在李世民先後滅掉了東突厥,吐谷渾,教訓過了薛延陀,佔了吐蕃一半領土,又在大海上佔領了那不知道多大的領土後,李世民早就不在意了.
宗主國對屬國該是什麼樣的態度,是由國力,以及皇帝心中對外策略決定的.
像原時空,大唐對屬國的態度之所以會那麼好,很大程度上就是因為大唐一開始建國時候國力不強,沒辦法四面對敵所決定的.
國力不強那就只能是以懷柔為主,而且那時候周邊國家奉承李世民當了天可汗,李世民當然不可能自己打臉的對那些奉承過自己,又比較聽話的國家部落動手了.
等大唐國力強盛的時候,這已經是一種習慣,而且說實在的大唐周邊可以說強敵環繞,只要屬國聽話不搞事,大唐就不會對屬國有什麼不滿,甚至屬國出點什麼事兒,大唐該出力出力,該出兵忙幫出兵幫忙.
除非像東突厥那樣的,讓大唐忍無可忍之下只能滅掉它.只是東突厥實力夠強大,大唐把他們幹趴下了,可東突厥往西,往北還有個不弱於它的西突厥,不停的騷擾著大唐連線西域的絲綢之路,以及西部邊關.
而東突厥被滅後,薛延陀又趁勢坐大,代替東突厥再次威脅著大唐幾千裡的北方邊關.而西南邊呢,又有吐谷渾以及吐蕃在,大唐打敗了不聽話的吐谷渾,結果後來卻被吐蕃虎口奪食搶佔了吐谷渾的領土,吐蕃做大成了高原上的最強國家,還敢和大唐呲牙,打了一仗,吐蕃死傷了幾千人,臣服於大唐,大唐卻因此搭進去了一個文成公主.
在東邊,高句麗,百濟,新羅也是頻頻搞事情,最為強大的高句麗卻又一直忌憚大唐,對大唐滿懷敵意,最後大唐和高句麗幹了幾仗滅掉了高句麗,結果勝利的果實卻被新羅佔了,可新羅裝的很乖啊,一看勢頭不對就不要臉的求饒,大唐根本不好意思幹掉新羅.
再之後小鬼子又不甘於束縛在小島上嚮往半島發展,大唐還的幫助搶了不少大唐土地的新羅抵禦小鬼子,和小鬼子在海上路上幹了一架.
但打來打去大唐卻幾乎什麼都沒得到,打敗高句麗的勝利果實被新羅佔了,打敗吐谷渾的勝利果實被吐蕃佔了,打敗東突厥的勝利果實被薛延陀佔了,而打敗薛延陀的勝利果實呢,呵呵,又被其他崛起的遊牧民族給佔了.
可以說四面皆敵的大唐辛辛苦苦打了幾十年,滅掉了好幾個強國,最後四顧一看發現還是特麼的四面皆敵,而且這些敵人還都是被自己給養大的.
這就是原時空的大唐和大唐的對外政策,只要你聽話大唐絕對不會動你一下,甚至大唐幹掉不聽話的小弟後,聽話的小弟明目張膽的佔了不聽話小弟留下的地盤,大唐都不說什麼的.
甚至有像唐玄宗那樣瞎大方的,竟然把原屬於大唐的大同江以南的空地賜予新羅.
但此時的大唐和不是原時空的大唐了,李世民自然也不是原時空的李世民.
東西南北四方,除了東邊沒有拓土外,其他三面大唐都開疆拓土何止千里.而且不是以前名義上的臣服,或者羈縻性質的佔領,而是實際意義上大唐人治理,大唐人駐軍的佔領.
加上從佔領地區獲得的大量的特產,礦藏等物資,以及南方大海上那大大小小島嶼上邊隨處可見的珍貴木材,動物,金銀銅鐵等金屬,還有堪比黃金的香料等等等.
早就讓李世民開啟了眼界,像以前那樣嘴上說臣服的屬國李世民早就看不在眼裡,相比只是嘴上的臣服,李世民現在更對名義以及實際上雙重統治更有興趣.
因為統治後不光是有名,還有利可圖,這可比有名無實的傻帽做法划算多了.
所以,別說新羅只是在武德年間被百濟攻打的時候迫於無奈向大唐朝貢以及在李世民登基後朝貢了幾次,其他時候有使節在大唐也只是常駐而不是朝貢性質的.
就是新羅年年定時定點的朝貢,李世民都不會管是否被入侵,更別說現在新羅只是才剛剛入侵,仗打了還沒半個月呢.
所以,現在誰在乎新羅呢.
嗯,也不對還是有人在乎的,一些守舊的大臣就覺得李世民該出兵幫助一下新羅,就算不出兵也可以申斥高句麗和百濟,威壓百濟退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