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四十一章 老不正經的
章節報錯
吐谷渾被滅掉了.
大唐君臣這次吸取了以前滅掉突厥的訓,在滅掉吐谷渾後大軍並沒有撤離,而是從周邊州府裡,例如鄯州,涼州等地集了數萬府兵填充新佔領之地的邊防守衛,不但如此李世民還計劃從這幾個州府遷徙數萬戶百姓過去.
這就是要把吐谷渾完全納入到大唐版圖中的節奏,說實在的這種方法真的是一勞永逸的事.
如果不移民過去,就算有軍隊駐守,吐谷渾的這片土地也很難說是大唐的,只需要大唐有個什麼動,這裡很可能就會叛亂四起,或者被吐蕃什麼的乘虛佔領了.
可是一旦移民了,憑藉漢民族特有的海納百川的融合力,大唐百姓很快就會在這片土地紮了根,不用多久,幾年,十幾年這裡就會從名義上的佔領成實際上的統治.
李世民會這麼做也是有訓的,當突厥的事他理的就有些拖泥帶水,雖然突厥俘虜那些是散了異地安置了,可是突厥的土地卻被薛延陀等部族佔領去了大半,為此大唐還又和薛延陀幹了一架,贏了,被佔去的土地也讓薛延陀給吐了出來.
但說的要從關中,河東等地移民過去的,可因為後來武元慶弄出來的把羊毛紡成毛線的紡車,讓李世民看到了草原上能夠產出的大筆收益.李世民覺得放牧這種活計還是草原上的原住民更會做一點,大唐的子民還是種田更練,所以為了讓草原的原住民能繼續放牧,給大唐提供源源不斷的羊毛,李世民最終決定不從關中,河東等地往草原上移民.
這一個決定說不上好也說不上不好,因為從那以後這麼多年,草原上確實是一直給關中等地的紡毛線作坊提供者大量的優質羊毛.
但因為突厥,回鶻等民族的普通百姓沒有被散,導致草原上時不時會有些不大唐統治的牧民在零星的造反也的確是事實.
正是基於此,在佔領的吐谷渾的土地和百姓的置上,李世民很乾脆的換了新siu.
移民,堅定不移的移民,把大唐的子民移過去,把一部分吐谷渾人遷徙到大唐腹地散和大唐人混,然後讓遷移到吐谷渾土地上的大唐子民和剩餘的吐谷渾百姓也儘量的混合住.
吐谷渾人不是喜放牧,喜逐水草而嗎?可以,大唐尊重你們的生活習慣,但是放牧的草場大唐會按照每家每戶的牲畜多少劃定區域,所有的牧民只能在屬於自己的草場上放牧,而不得超出.
一旦被發現超出了劃定的草場,大唐派駐的官吏就會依照法例罰.
總之就是一句話,限制這些吐谷渾人的放牧範圍也就是活動範圍,不能讓他們到竄.
李世民得主意很好,一旦這些吐谷渾人習慣了待在一個固定的牧場裡,那麼他們自然而然就會在牧場裡安定下來.
一旦家安定了下來,他們鬧事造反的可能就會低很多,因為有了後顧之憂,不方便了,不像以前不過就拖家帶口的跑.
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廟就是這個道理.
而大唐移民過去的百姓就會在牧民們的草場周圍安頓下來,按規模大小建村,建小型城鎮.
不會放牧沒關係,大唐的百姓可以開墾種地嘛,不然也可以做點小買賣,賣個日用啥的.
反正怎麼能讓人安定下來就怎麼來.
在大唐佔領的區域基本就是按照這個siu在實行,而在被吐蕃人佔據的那一部分土地,大唐並沒有像當對薛延陀那樣,發動一場zhan爭讓吐蕃把佔領的土地吐出來.
大唐對吐蕃人佔領原吐谷渾一部分領土採取的是預設的度.當然這不預設也不太好使,畢竟一開始就是大唐和吐蕃聯合起來對吐谷渾動的手,大唐總不能過後就翻臉.
還有一個就是目前被大唐佔領的土地還沒能消化呢,大唐可不想在這個時候招惹越發大的吐蕃.
大唐不想招惹吐蕃,但不代表吐蕃就會對此感恩戴德.
吐蕃人眼見大唐佔領了吐谷渾絕大部分的土地,而自己只在一開始和大唐將軍段志玄聯合行動的時候佔領了自己北部邊境那一小條土地,心中很是不意.
覺得自己付出的和得到的回報不成正比.
松贊干布覺得自己是被大唐給利用了,大唐就像是一個獵人,而自己的吐蕃就像一條獵人養的土狗,獵的時候自己出了大力,幫助獵人到了一頭山豬,結果獵人割了一個豬耳朵就把土狗給發了.
松贊干布不願被當成一隻耳朵就能發掉的土狗,他決定向大唐爭取更多的利益,比如,嗯,兩隻耳朵.
..............................
就在松贊干布選使節派往長安的時候,長安的大唐皇帝李世民正鑽在太極宮裡si緒萬千.
宮娥,侍全被趕了出去,自坐在偌大的太極殿裡的李世民一會露出一個莫名的笑意,一會又一臉的傷感.
笑和傷感都是因為一件事,他老爹,前任大唐皇帝,現任大唐太上皇李淵病重了.
李淵病重其實是去年秋天剛和吐谷渾開zhan時候的事了,過年的時候病加重,那時候李靖還帶著大軍在吐谷渾追的伏允漫山遍野的跑呢,李淵就風疾發作幾度昏不醒.
可那時候正是仗得激烈的時候,李世民每天大會小會不斷,只能抽空去看望一下被他趕下皇位鬱郁多年的老爹.
時間到了三月,李淵的病更重了,孫si邈也無能為力,只能用針刺耳垂放血的辦法來減輕李淵的病痛.
喜歡夢幻初唐請大家收藏:()夢幻初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