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元慶不是白痴,不會把什麼甲午戰爭,十四年抗戰什麼的明明白白的講,他要真敢這麼講李世民知道了分分鐘砍了他。

這種事情不能往明瞭講,那就往虛了講,隨便套個理由,春秋筆法一下,不說具體時候不說具體地方就說夢中那些老師給講的,倭國小鬼子怎麼怎麼兇殘,怎麼怎麼崛起後玩命的搞侵略搞屠殺。

武元慶每天一有時間就給皇子公主們,還有程處默,杜荷杜構,房遺直房遺愛等人洗腦,挑的都是些關係不錯的,不會大嘴巴亂說的。

武元慶還要求他們別回去和家裡說,至於他們到底會不會說他倒是也沒什麼所謂,反正他對其他國家的態度早在處置突厥俘虜的時候就表明過了。

而且這些人家像房玄齡,杜如晦什麼也都和武家關係不錯,知道了也無妨。

不過武元慶卻沒想著說把自己的憤青想法灌輸給這些老狐狸,這些人早就修煉成精了,不說武元慶說的那些無憑無據的夢幻之言,就算是真的,在對大唐有利可圖的時候他們也會輕描淡寫的放下。

憤青還是從娃娃抓起的簡單。

時光荏苒,歲月如梭,額,好吧這兩句用在這裡不太恰當。反正又過了好多天在時間漸漸接近八月中秋佳節的時候,小鬼子們終於從潼關過黃河入渭河一路西行到了長安東邊的東渭橋碼頭。

本來武元慶想著是讓船隊停靠在灞河碼頭的,可惜灞河水量相對較少,船隊行駛吃力只能作罷。

就算是停靠在稍遠點靠北的東渭橋碼頭上,船隊也是費了很大一番力的。

渭河作為繞長安的八水中水量最大的河道一直以來都是長安河運最主要的通道。

不過就和黃河一樣,渭水的流量也是變化無常,而且攜帶的泥沙較多,很容易堵塞淤積河道。

隋朝開漕渠的詔書上就明白的寫到:“渭川水力大小無常,流淺沙深,即成阻閡。計其路途,數百而已,動移氣序,不能往復。操舟之役,人亦勞止”。

加上唐初的時候又不是很重視河運這塊,沒有清淤以及拓寬河道,很多時候在渭河上游行船的時候都要用人力來拉。

縴夫的愛不就唱了嘛,妹妹你坐船頭哦,哥哥在岸上走。在渭河上行船也常常這樣,不過那些縴夫卻苦的厲害哪像歌裡唱的那麼浪漫。

這也是武元慶最後讓船隊停靠在東渭橋碼頭的原因,不然要是往灞河上走的話,縴夫拉縴的路程又要遠上很多,武元慶可不想大唐百姓為了狗日的小鬼子受那個老罪。

東渭河碼頭。

武元慶早早就領著鴻臚寺的一干人等來到這裡等著了。要照武元慶的打算那是準備好好晾晾倭國人的,甚至迎接的人都準備只派一個人的,但是唐儉死活不同意。

唐儉雖然把事情交給武元慶來辦,但是該有的把關還是有的,防的就是武元慶鬧事。

很多人會說武元慶沒氣度,這麼想這麼幹丟大唐人什麼的,但武元慶本就不是什麼有氣度的人,也不會在乎什麼風度,在乎國家的臉面,在乎什麼大國風範,以前是小老百姓,穿越了成了官二代他也愣是活成了小老百姓。

在他看來恨就是恨,就要明明白白表達出來,愛憎分明,不會搞什麼虛與委蛇,什麼明明恨不得弄死卻還要笑臉相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