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跟很多電視裡演的一樣,明明兩人是父子,在公司里老子非得要兒子喊他董事長一樣。

古代的官場差求不多,甚至更嚴格。私下裡你是親戚該怎麼叫怎麼叫,在當值期間你就只能是喊官職。

可一般這差了一個輩分的,官職起碼也是差著不少,肯定是輩分低的喊輩分高的叫大人,輩分高的直接喊輩分低的名字或者表字。

可好死不死的武元慶就偏偏和自己大伯是平級不過也幸好是平級,要是武元慶級別比他大伯高,那更有樂子了。

武元慶到的最早,簽到後就躲到了自己的辦公室裡,一上午愣是沒有出去過,就連頂頭上司司農卿竇靜都沒去拜見。

自然也就免去了和大伯見面時候的尷尬。

中午飯點的時候,武元慶從開啟的窗戶縫伸出頭往外邊打探,正好有個上午給他送過文書的小吏經過,武元慶趕忙叫住問道:“武少卿走了沒”。

小吏覺得有些莫名其妙,傻愣愣的看著武元慶說道:“大人,您不就是武少卿嗎?”

見小吏用看白痴一樣的眼神看著自己,

武元慶不由羞惱道:“想什麼呢,我問的是另一位武少卿”。

“哦,哦”小吏恍然明白過來了,憋著笑說道:“武大人已經走了,竇大人也回家了”。

“行,我知道了,你也趕緊吃飯去吧”武元慶擺擺手說道。

等小吏離開後,武元慶趕緊讓人抬著他離開司農寺牢籠。

上午到司農寺露了下臉,下午武元慶就明目張膽的礦工了。

當司農寺的官吏都紛紛佩服小武少卿膽大包天,知道皇帝口諭的人都對他再一次抗旨表示高山仰止的時候,武元慶卻優哉遊哉的來到了長安城外武家的莊子上,當然路上是坐車,剩下的時間還是讓人抬著。

武元慶不認為自己是抗旨,頂天了算是鑽了皇帝口諭的空子,因為皇帝只是要他今天到司農寺報道,又沒說讓他以後乖乖在司農寺當差辦公。

再說皇帝讓他主管玉米土豆等新作物的栽培,他在司農寺地都沒有,也沒法幹呢。

可等武元慶到了莊子說起準備在莊子裡幫著皇帝種點作物的時候,才被管事告知司農寺在長安就有田圃,而且就在皇城裡邊。

這當頭一棒捱得,武元慶灰溜溜又掉頭回城,鬧了笑話,跑回家就趕緊惡補關於司農寺的知識。

司農寺負責倉儲之事,負責供給京都百司官吏俸祿,朝會、祭祀、供御所須與百官常料,所以,“供給”為司農寺標誌性職能,是國家的財政機構之一,因此司農寺長官之選有其特有的標準,其素質高低直接關係到國家利益。

一般來說這種重要職位,任職要求是非常高的,首先工作態度:就要恪盡職守,勤勉。唐代歷任司農卿、少卿中,有很多即是因其工作態度勤懇而擢為司農卿、少卿的。像什麼高宗時候的韋機,代宗時候的白志貞就是代表。

像武元慶這種不想上班,只想曠工,翫忽職守的人這第一條要求就達不到。

第二天要求清慎,即清慎廉潔,這是對道德品行上的要求。司農寺長官掌管倉廩,道德低下品行不高者很容易起了貪腐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