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唐四傑之首的王勃有詩云: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邊塞詩人高適也寫過:千里黃雲白日燻,北風吹雁雪紛紛。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兩首詩寫的雖然不是一個地方,但都是送別詩裡的經典之作。既表露出依依惜別之情,也展現出寫詩之人的豪邁豁達的胸襟。

對於武元慶這種偽文青在離別的時候自然少不了要吟誦幾句感懷一下,當然最主要的還是可以得瑟一下。

更別說武元慶現在所在的地方是長安城外往東三十里左右的灞橋,有名的灞橋折柳送別之地。

“哥幾個不要再送了,就此別過吧,後會有期”武元慶對同樣騎在馬上的李承乾,程處默,尉遲寶林等人拱手告別。

上元節晚上,一首青玉案元夕,聽得襄城公主情難自禁撲到了武元慶懷裡,結果好死不死的被襄城的老爹李世民給瞥到了。

雅禮有度的寶貝女兒竟然和武元慶這個小王八蛋有私情,還摟摟抱抱的成何體統,更別說武元慶還是個有了婚約的,李世民當時就給氣炸了。

下意識就想要開口喊人將武元慶抓起來治罪,但隨後想到家醜不可外揚,事關女兒名節更不能草率處置,李世民又強忍下了怒火。

等燈會結束,李世民就迫不及待的讓侍衛將武元慶給弄進了宮,然後就是劈頭蓋臉的一頓罵,罵急了還動手抽,用腳踹。

武元慶死豬不怕開水燙,就跪那由著李世民發洩,嘴裡來來去去就一句話,我要娶襄城,求陛下恩准。

面對這個針扎不透,水潑不進的滾刀肉,李世民恨得牙癢癢,好幾次都要忍不住喊人剁碎了他,可又捨不得。

武元慶有大才,懂得很多奇奇怪怪的東西,還都對大唐大有用處,想想馬蹄鐵的出現為大唐減少了多少戰馬的損耗,想想鍊鋼技術的改進,為大唐增加了多少倍的優質鋼材產量,多了多少的神兵利器,再想想那產量驚人的土豆玉米,李世民咬碎了牙才讓自己忍住了下令弄死武元慶的衝動。

砍了實在捨不得,那就打發的遠遠的好了,反正不能讓這混蛋再留在長安繼續禍害寶貝閨女了。

於是第二天一早,李世民一紙詔書下到武家,武元慶這個從未到過司農寺露過一次面,上過一天班的司農少卿就這麼著被免了職。然後被打發到代州當一個小小的錄事參軍事,歸於幷州都督李績手底下聽調,赤裸裸的貶謫。

從司農少卿到錄事參軍可謂是斷崖式降級,不過官大小武元慶是真的不在意的,皇帝要能直接免了他所有官職武元慶會更開心。

武元慶在意的是他竟然被髮配到代州去了,剛開始聽到是在幷州都督李績麾下的時候,武元慶還暗自高興可以離著晉陽近一點,時不時可以見見王子瑜呢,沒成想雖然是在李績麾下,可最終要去的竟然是代州。

代州是什麼鬼,那可是邊地,緊挨著梁師都佔領的朔州,經常打仗的好不好,會死人的好不好。

就算心中再怎麼不願意,可聖旨已下,武元慶只能乖乖的收拾好行裝到代州上任去。

所以就有了上邊那一幕告別的場景,襄城已經被禁足,所以送別這事少了許多的哭哭啼啼的傷愁別離,三言兩語就說完了辭別保重的話。

可聽到武元慶告辭的話,程處默嘿嘿一笑轉身對一旁的李承乾等人說道:“告辭告辭,你們都回去吧”。

“有病啊,你告個屁的辭啊”武元慶沒好氣的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