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很快就到了除夕。

所有人都換上了新衣服,武家今年生意上賺的遠比以前那些年要多,再加上武元慶對人大方,所以一水的下人都是好料子的新衣服,當然是下人們能穿的料子中最好的。

大丫在屋裡看書,二丫則一個人滿院子瘋跑著玩,後邊幾個服侍她的丫鬟一路小跑跟著看著。

武元慶則指揮著下人們劈柴,拉煤挨個院子的壘火盤。這是武元慶後世他們那一片的習俗,過年過十五的時候都要在院子中壘火盤,俗名小火,然後在大年初一十五的早上天還沒亮的時候點起來。火盤燒的越旺,預示著這一年日子就越紅紅火火。

武元慶力求過一個他熟悉的春節。

晚上的時候,也是要吃年夜飯的,不過武家這樣的人家說實話年夜飯和平日裡吃的真的沒什麼區別,而後世武元慶又習慣的是在大年初一早上才吃好吃的,就連餃子也是初一中午才吃。

所以每當看到春節晚會上主持人說熱氣騰騰的餃子端上桌的時候,武元慶就會忍不住腹誹,不是每個地方都在除夕晚上吃餃子的。

這時候沒有春節晚會但又有守歲也就是熬年的習俗怎麼辦呢。

吃過了和平日沒多大區別的年夜飯,就輪到武元慶成立的歌舞團表演的時候,唱歌跳舞,樂器獨奏,合奏輪著來。

一家人嘎巴嘎巴嗑著瓜子花生吃著水果欣賞著歌舞,武元慶面前則單獨擺著一張大圓桌,上邊放著簸籮,篦一種高粱杆做的盤子),然後還有幾個瓷盆,一個盆裡是麵糰,另外幾個分別有調好的豬肉白菜餡,羊肉大蔥餡的,三鮮餡好幾種餃子餡。

因為這時候餃子還不叫餃子,叫偃月形餛飩,和後世的吃法做法都不太一樣,所以想吃到正宗的後世餃子,武元慶只能是親自動手。

武元慶一邊搖頭晃腦聽著歌跟著哼哼,一邊手裡動作迅速的捏著餃子。

等到快要夜半,也就是子夜過半十二點的時候,夠他們一家六口人吃的餃子也都捏好了。

讓丫鬟收拾了桌子,武元慶就開始磕著瓜子等夜半時分來臨,這時候沒有葵花籽,只能磕著西瓜,冬瓜,南瓜子這些東西瓜子代替。

夜半時分,外邊準時響起打更聲,遠處的鐘樓也響起了悠揚清亮的鐘聲。

武元慶一個箭步衝到一邊放著鞭炮的地方拎起裝滿鞭炮的籃子拿著點著的香就出了門到了院子。

先嘭啪,嘭啪放了幾個二踢腳,然後又開始放他自己編的一百響一掛的火鞭,放兩掛火鞭,放幾個二踢腳,然後再放火鞭,然後再是二踢腳。

武家這邊的動靜吸引了周邊不少鄰里的注意,巡街武侯都跑來敲門問家裡出了什麼事了。

放完了迎接新年到來的鞭炮後守歲就結束了,一家人各自回屋洗漱睡覺。

武元慶心情激盪,這是他到了大唐過的第一個春節,和後世幾乎一模一樣的春節,不知後世的父母是否能感受到千年前來自大唐的祝福。

懷著對後世父母親人的思念,武元慶沉沉睡去,然後在卯時破曉時分,更夫剛一打更,武元慶就又從睡夢中醒來。

時間換到後世才剛五點,天還是最暗時分,武元慶就迫不及待的叫醒了外屋的丫鬟紫鵑,讓她服侍著穿好了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