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也未曾聽聞“李世民沉吟道。

”二哥,他是不是撒謊一試便知“長孫很直接:“武元慶,你先把那百家姓念一段來聽聽”。

“臣謹遵懿旨”武元慶拱手施禮。

“慢”李世民突然開口制止。

武元慶疑惑的抬頭。

“武元慶,你現在要是承認撒謊,朕依然可以保證免你一家死罪,但如果你堅持不承認,那後果你是知道的”李世民想起武元慶獻上的那些東西對大唐的重要性,決定再給他一次機會。

“陛下,臣沒有什麼好承認的”武元慶笑著搖頭。

“哼,冥頑不化“李世民怒甩袍袖。

”陛下,娘娘,那臣開始唸了哦“武元慶說著也不等帝后兩口子再說話,咳嗽一聲清清嗓子,抑揚頓挫唸了起來:”趙錢孫李周吳鄭王....“

”停,為什麼李姓排到了第四,趙錢孫三個姓氏憑什麼敢排到李姓的前邊,武元慶,你敢藐視皇家“武元慶剛開口唸了幾個字,就被李世民給打斷了,還給扣了頂藐視皇家的大帽子。

這尼瑪又不是我編的,按文獻記載,百家姓成文於北宋初,當時人家皇族姓趙,你老李家的王朝早被不成器的兒孫禍害的被人給滅了,不把趙排第一還能輪得到你姓李的啊。

武元慶心中狂吐槽,但這話沒法說出來,只好敷衍的說道:”押韻,都是為了押韻,陛下要是覺得不行,隨時可以改的。“

看著武元慶哄小孩一樣的對皇帝說話,長孫皇后忍不住噗哧笑出了聲。

笑完才覺得現在可不是發笑的時候,趕忙又把臉一沉然後瞪著武元慶。

”接著念“李世民沒好氣看了一眼媳婦說道。

”哎,好嘞。馮陳楮衛蔣沈韓楊,朱秦尤許何呂施張,孔曹嚴華金魏陶姜........“

洋洋灑灑數百字的百家姓被武元慶一氣呵成的唸了出來。

李世民兩口子和孔穎達早聽傻了,其他旁聽的小蘿莉小正太除了小胖子李泰,也都崇拜的看著武元慶。

”朗朗上口,朗朗上口啊,作幼童啟蒙識字最合適不過了“李世民好半響才平復心情,大聲讚歎道。

”快快,武元慶,把那三字經給本宮念念“長孫皇后更是充滿期待的催促道。

”對,快念“李世民也是眼中一亮。

孔穎達也趕忙豎起了耳朵。

看著急不可耐的眾人,武元慶心中樂開了花。

土鱉,老子就喜歡享受你們這種崇拜的感覺。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苟不教,性乃遷,教之道,貴以專。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養不教,父之過,教不嚴,師之惰。子不學,非所宜,幼不學,老何為?..........太上皇,起義師,除隋亂,創國基.“有刪減的背到這,武元慶很及時的剎住了車,不敢再背了,再背就是二十傳,三百載,梁滅之,國乃改,那就該洩露天機了,就算不遭天譴,被說成三百年就要滅國的李世民也要把他給砍了。

其實本來最後一句也不該唸的,因為那句是唐高祖,起義師,但李淵這時候還沒死的,人家都還沒有高祖這個諡號。

但武元慶想了想改成太上皇也挺通順的,所以就把那句也念了出來。

你李世民不是說老子和太上皇有陰謀嗎,老子還就要誇一誇太上皇的功績,氣死你,氣死你。

武元慶這是作死無極限。

好在這時候李世民還沒惦記著把他爹起兵滅隋的功勞也攬在自己身上。

再加上又被三字經這篇最淺顯易懂的兒童啟蒙讀物給震住,也就無暇他顧。

揭過了唐朝後邊的朝代,又把蘇老泉,二十七這些貞觀以後的人物之類去掉,武元慶從“古今史,全在茲。載治亂,知興衰開始將後邊的有刪減的全部唸完。

如果百家姓只是因其朗朗上口作為兒童識字讀物的話,那麼三字經就是不只是朗朗上口這麼一個優點了。

其文短小精悍,通俗、順口、易記也就罷了,關鍵是其內容涵蓋了歷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間傳說,可以說字字珠璣,句句典故,所謂“熟讀《三字經》,可知千古事”。

“句短而易讀,殊便於開蒙“孔穎達激動的把寶貝鬍子都給揪掉了幾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