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沒有全心全意追過星,讀書時朦朦朧朧喜歡或崇拜過的明星名人,在這幾年也都在不同場合,深深淺淺接觸過。

“結局”多半慘淡,祛魅還算好的,萬一聽到看到不夠光鮮的,真真是大跌眼鏡。

所以言青川看到這近似於信仰的狂熱,有些怕,有些不明白,又有些羨慕。

“今天有哥哥生圖直出嗎?”

她又摘了一條回覆。

“你猜。”

“我猜有!”

“能有當然最好!不過姐姐奔波一天,哥哥也拍了一天戲,希望大家好好休息,不著急一時。”

“賣關子不就是為了博關注要流量嘛,溜粉絲有意思嗎。”

“明明就是一句俏皮話,樓上至於個上綱上線?”

“人家記者是去採訪的,文章寫好了就行,還要求拍照,先幹好本職工作為上吧。”

數量龐大的留言點贊湧進來,言青川很快丟開不看。從前幾天播客節目上線以來,她難得的有現下這種輕鬆、玩味甚至有些抽離的心態,看待網友留言,像看待一個巨大的人類多樣性樣本,做一次網路人格的田野調查。和同溫層的人群相處久了,何嘗不會形成另一種偏激?是否有可理智有效的資訊交換方式?不同異見網友提供的思路切入,是不是可以補上一塊拼圖?

比如這一條。

“我一直在追劇,導演的其他作品都有看也很喜歡。其實我個人觀察,《灰晨》並沒有比他之前的作品多走出一步。他向來是商業性和作者性平衡得很好的導演,前作顯得更fancy的原因,多半是因為故事設定很高概念,而且不吝惜讓主角撒糖,但在高甜之下,他依然有表達,有關注。比如《網線》,裡面雲人類的設定,和《黑鏡》討論的是相似的問題。那麼話說回來,《灰晨》沒了高概念,上來就是有困境的普通人,似乎很有關懷,邁出很大一步,但男主角的設定,明顯仍是為了故事往大團圓拐點制定的。他從前的女主,沒有更古典,這一個女主,也沒有更獨立更現代。我傾向於《灰晨》的走向,落點還會在觀眾最能接受的位置。”

留言id之前沒見過,言青川饒有興趣地到這位“我愛看韓劇”同學—名字已足夠說明問題—主頁裡溜達。

“看韓劇”同學很年輕,隔著濾鏡都能感受到,鏡頭前不憚表現不憚表達的勁頭。

也不知道和“勝過女明星”比,哪個更美。她暗戳戳地想,打算把這位“看韓劇”推給“女明星”切磋一下。

點完“關注”,言青川回到評論頁。

“多謝真誠討論。您的判斷給了我很多啟發,不排除因為題材不fancy,所以我對《灰晨》有高於客觀的評價和過度解讀,因為太少見了!如果有時間,我再把導演前作縷一遍,再來修正結論,與您討論。再次感謝。”

她一字一句地回覆。不過沒有再單獨轉發出來,這個賬號現在是公家財產,言青川沒忘記強森千叮萬囑地“這幾天不要發自己的東西”。

“其他部分是否如博主腦補得那麼高妙還要看後續,但我很認同關於男女主角情感發源這一段的解讀。寵物是女主角生活的全部精神寄託,她會和她說很多沒意義但很真實的話,既是孩子也是朋友,兩個貓一頭一尾趴在身邊睡覺,她才安心。所以醫生救了貓,就等同於救了女主角的生活,此時發生移情,太正常了。而醫生,在情感方面其實挺淡漠的,甚至對生死都是。相信不止一個寵物主人在他面前崩潰過,也不止一個寵物主人對他的救治表達過善意,他會為什麼喜歡上女主角?我很好奇。會不會也有別的角度移情或並非純粹愛情的憐惜?當代愛情,講求純粹太難了。”

“我懂博主對女主角刻畫的感同身受,真的就是最真切最現實的質感。通勤和工作佔了一天大多數時間,累的時候只想擁有膚淺的快樂,看劇看小說,但又會自我厭惡,明知道在荒廢人生,還忍不住得過且過將錯就錯。這不就是我嘛!其實寧願一直矇昧,沒有一點點啟智。”

“不完全認同我愛看韓劇同學的觀點。哪怕淺嘗輒止地只滿足最大公約數觀眾觀看習慣、能被冒犯的最高底線、願意思考的最淺深度,都比什麼都不做,只一味逢迎,主動放棄思考智商來得好。但是的,我們期待能走得更遠的觀點,不管是我們的創作者,還是別國的。”

“博主或許是共情能力比較強,才有這麼多過度解讀。韓劇這些年有多少開頭牛掰到炸,但從第三週第四周開始疲軟的劇。導演只是做到了觀察生活很細緻,對狀態刻畫細膩,關鍵特質,比如博主提到的坐地鐵、上班,做了精準還原而已,不值得大驚小怪更不值得如此讚頌,為他加上過於高深的解讀。”

贊同不贊同或者部分贊同的留言不少,尤其這一兩天新增的評論,大多聽了播客帶著觀點來,不為否定而否定,也不擺出吵架抬槓的姿態,言青川看一眼說不上到底是清晰還是模糊的窗外景緻,有種很微小的滿足。

喜歡拍封面的女編輯請大家收藏:()拍封面的女編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