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eavy Metal(第1/3頁)
章節報錯
廳裡燈光漸亮。音響裡又是一陣話筒的茲拉。
“前兩集的完整版播放告一段落,老師們可以稍事休息二十分鐘,外面有準備下午茶和飲料,大家可以補充一下體力,接下來還有一小段混剪,有需要去洗手間的,我們工作人員會帶您過去,或者想和主創簡單聊聊的,也可以來找我。好了,原地解散,二十分鐘後咱們準時開始。”
vicky把話筒遞迴給身後的同事,走到第一排附身和人說了兩句,隨即兩人一同起身。vicky在場中搜尋到言青川,抬手示意了一下。
言青川起身往過道走,眼神與走在從才可以身後的馮總對上,兩人都笑得很充分。
“青川,馮總我就不用多介紹了吧”,vicky更是充分得連蘋果肌都鼓出來,眼睛眯成一條。
“不用不用,馮總可是我網友,哈哈哈。”
“是呢!咱們一直沒機會當面聊,上次加微信還是我們剛成立自制部門那會,我記得你一直等我下班到家電話採訪”,馮總轉頭跟vicky說,“那次聊出來好多內容,青川很敬業,而且等我等到特晚,特別感謝。”
“嗨,應該的,您願意加班回家還打電話採訪才叫敬業,而且給了我很多幹貨。”
這不是言青川有意吹捧。黑貓影業從成立到躍居為行業頭部的影視公司,也才短短三年。三年前,它還只是平臺下屬的一個部門,新且前景不明。當時的影片平臺播出節奏,仍是跟隨衛視排播,所謂之“先臺後網”,如若哪部大製作劇集能實現“臺網同步”,那簡直需要開一場盛大活動,讓全世界知道。
就是在那樣一個話語權比重的環境裡,馮總的自制部門殺了進去,捧著大把的錢,如稚兒過鬧市。初期境遇其實可想而知,平臺本身因為不養製作團隊,而市場裡成熟的製作公司,又無一不是眼高於頂的主,它們多少年來一直為電視臺供作品,驟然要為“網劇”這“黃口小兒”殺雞用牛刀,姿態自然不會和善到哪裡去。。
尤其無法調和的,是電視劇的製作週期與網際網路公司對高效的追求之間的矛盾,千萬量級當年,如今可是動輒過億)投進去,興許到明年還看不到盈利,這對網際網路公司來說是相當考驗耐心與判斷的事。
但更微妙的,又正是網際網路公司的“激進”屬性,預見了觀眾觀看習慣向小熒幕、移動場景的遷移,也篤定當時的節目產出跟不上收看需求,才有今天此番局面。三年多前還在爭取“臺網同步”的平臺,如今根本不帶電視臺玩,劇集無論數量還是質量,都全面超越傳統電視劇。
言青川讓馮總走前面,三人一道魚貫向外走。邊走,她邊把vicky拿來佔座的小包,從帆布袋裡掏出來還過去,正巧馮總回頭要說話,看到這幕不由笑說,“你們是真感情好,vicky說起你一直沒口子誇。”
“你們這些又美又有才華的女士,我都愛收集”,vicky笑嘻嘻的說,加速兩步超過去,把放映廳的門推開撐住,“青川就是懶,我早讓她開個公號,寫影評劇評哪怕發穿搭美妝都準保有人看,只她磨磨唧唧的在那不好意思。她們文藝青年,都這樣。”
馮總聞言一臉認同,接過vicky端過來的飲料遞給言青川,邊說邊把人領著往大廳散落的沙發小桌邊帶,“我看vicky沒誇張,你的微博和雜誌上的文章我都讀了,稍微運營一下就能導流大把粉絲,放在紙刊發,誰還看哪!”
她低頭笑笑,“誇得我都不好意思了。慢慢來吧,真要自己開公號把它正經當個事做,就不容易了。”
馮總喝口水,從善如流地應道,“也是,我懂你的意思。你知道我也認識不少大v,他們都會說找不到樂趣了,哈哈哈”,不過隨即話鋒一轉,“不過他們掙得是真不少。”
“是啊,可羨慕了”,言青川實話實說。
“但是金子走哪兒都會發光的,東西寫得好,總會被人看見,別人需要十篇二十篇地積累,你可能一步就完成了。”
“可別這麼說,就是趕巧了”,她知道馮總說的什麼。
“那也是你運氣,運氣是成功的一個量”,馮總不在意地擺擺手,“廣笙我們很熟了,他確實是優質藝人,團隊也相當專業,你寫他的採訪裡有好幾處我都特別有感觸,分析到了心裡去”,不等言青川謙虛,馮總接著說,“我們接下來和他還有個很重磅的合作,過陣子就會官宣,保準讓你吃驚。”
恐怕不會很吃驚了,她心裡默唸,說不定我馬上還能看到劇本……言青川特別想給齊藍髮訊息,大笑三聲,告訴他自己發現了天大的秘密!
“說得我都忍不到官宣了”,她調侃了一句。
“那你探班的時候問問,看廣笙告不告訴你”,馮總眨眨眼。
“真是全天下都知道我們雜誌要去探班了”,她頗無奈地聳聳肩,“一早上醒來,微博裡全是叫我姐姐的粉絲。”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哈哈哈哈,那是必然的,粉絲嘛。等你真去了,只會更熱烈。”
“行吧,我也不矯情了,畢竟人家藝人送我多少流量,一定把他寫成高大全。”
“誒,說認真的”,閒聊一圈,馮總看氣氛差不多,“你以後考不考慮專注寫影劇評,畢竟流量都送來了。”
言青川想了想,說,“微博上其實一直有寫點觀劇感想,但我覺得那算不上’評’吧。”
”是不是’評’根本不重要“,馮總飛快地說,但好像覺察出話裡的唐突,“你這種也是’評’,一個比較不同的評的角度、方式和體系而已。我的意思也不是說讓你改變風格,現在這樣寫,就很適配微博平臺”,她頗有點推心置腹,“現在的影視號,專業的行業的吐槽的科普的,什麼都有,我倒覺得需要挖掘一些新類別了。”
“我這也稱不上新模式,不成體系的,豆瓣有才的網友一抓一大把。”
“但有你這個流量的可不多”,馮總沒有繞彎子,也沒再就評論本身再做發言,“你肯定知道,我們平臺都養著好些自媒體號,輿論影響力這塊還是有。但受眾注意力被分薄得很快,我們得持續拓寬媒介渠道。”
“當然微博不算新渠道”,她沒有給她說話的空隙,“只是我們在微博上的內容運營很單一。我今天刷了幾篇你微博上的短評,感覺是什麼呢,是一個有很多專業積累的電視觀眾,在抒發主觀感受。介於專業和感性之間,冷不丁就有幾個點說到人心坎裡,特別有興趣找來看那種。”
言青川點了點頭,想到昨天在齊藍車上,他似乎也說了差不多意思的話。
此刻再謙虛就確實矯情了,她看向馮總,半玩笑半認真地說,“您這是想把我也包養了,收編到隊伍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