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 完成使命 (3)(第2/2頁)
章節報錯
1998年9月1日於北京金臺路
修訂再版後記 沖出歷史的旋渦
錢江
這是一部追溯中國和越南當代關系史源頭的著作。出版十多年後,有機會對它進行訂正和增補新的史料,並有機會得以再版,我由衷地感到高興,因為這證明這部凝聚了心血的著作經受住了時間的檢驗。
一個人的生命歷程總是有限的,因其有限,有些特別的經歷就在記憶的田野裡犁出了深深的溝痕。我有過中越邊境戰爭的戰場感受,親眼看到戰爭場景,感受到戰爭給予人生的震撼性影響。就從這種震撼感出發,我從採訪一個個親歷者開始,日積月累,最後完成了這部書。其初衷是想弄明白,在歷史風雲中,中國和鄰國越南的相互關系,經歷了哪些陽光和風雨,有過怎樣的融合與紛爭。歷史的大潮不會筆直向前,必有起伏的波浪和湍急的旋渦,這會給今後的中越關系帶來什麼樣的影響?我的這部書所描述的,就是有關於此的一個歷史片段。
任何一個歷史片段,都有其前因後果。對今天的人們來說,重要的是沖出歷史的旋渦,奔向未來更寬闊的海洋。
這部書描寫的中國援越抗法程序,是為當代中越關系注入了積極因素的。作者還有《周恩來與日內瓦會議》一書於2005年出版,闡述中國援越抗法帶來了怎樣的結局,與本書是姊妹篇,它告訴讀者,一度將越南劃為南北部分的北緯17度線是怎樣成為臨時分界線的。
從那以後,中國又決策援越抗美,最終看到越南於1975年實現了國家統一。
接下來,中越關系經歷了很多波折,乃至兵戎相見。爾後戰雲漸漸飄散,陸地邊境線歸於安寧,兩國邊民互貿,各取所需。此番其樂融融的場景,我又是親眼看到的。
平靜的海面並非波瀾不驚,美麗的港灣裡可能暗潮湧動。中越兩國關系追溯千年,其中包含著太多的起伏變幻。由此可見,國際關系是不斷演進的。今天的人們理當把握歷史演進的大格局,通曉歷史,見微知著,使中越兩國關系的航船不要偏離正確的航道。
中越關系的內涵如此豐富,需要眾多有志於此的人認真梳理,以便讓後人吸取教益。這就是一部部新的中越關系著作要承擔的任務,我將帶著極大的熱情和期望投身於此。
201日於北京
致謝名單
在本書撰寫過程中,下列人士接受了作者的訪問,謹向他們表示深深的感謝!
羅貴波 梅嘉生 鄧逸凡 文 莊 王硯泉 陳呂範 侯寒江
董 仁 茹夫一 竇金波 王振華 張 英 傅 涯 李涵珍
許其倩 周 政 許法善 雷英夫 戴 煌 田大邦 吳湧軍
李增福 李雲楊 盧康民 杜建華 馬達衛 薛碧天 許之善
謝爽秋 張興華 徐成功 王子波 劉師祥 欒仲丹 鄧 汀
牛玉堂 宋 鍵 趙瑞來 李玉先 張 祥 李文清 原 野
史國強 周洪波 安 朗 馬 麗 朱友林 陳寒楓 張秀明
李 挺 張 翼 孫以謹 巫志遠 王 非 周毅之 梁 楓
龍永科 梅 森 孫殷才 王 毅 馮 明 田 真 聶如惠
沈玉錄 劉煥成 姚新德 雷震霖 王德倫 葉 星 趙玉珍
楊春秀 左珍一 丁雪萍 張廣華
黃曉夏黃景文之女)
梅丹波梅嘉生之女)
陳文光越南) 鄧京越南) 梅忠林越南) 黃明芳越南)
h.r.辛普森美國)hopson
亨利·艾羅法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