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內,奠邊府戰役時的越軍作戰局副局長,後任國防部副部長的陳文光上將宴請了當年的中國顧問。和陳文光在一起的還有奠邊府戰役時期配合茹夫一工作的越語翻譯阮世元,他後來也擔任了較高階別的軍事職務。見面時,阮世元題寫了漢文詩一首《贈茹董等顧問同志》:

興藍阿一與奠邊,

往事猶存在昨天。

四十二年又再會,

恩情友好更綿綿。

1996年6月21日

詩中的“興藍”即指興蘭高地;“阿一”即a1高地,都是奠邊府戰役中法軍固守的高地,先後被越軍攻克。

王振華當即和詩一首《步韻奉和陳文光、阮世元同志》:

當年鏖戰在奠邊

捷報頻傳似昨天。

戰友情深幸再會,

談今敘舊意綿綿。[2]

[1]1992年11月28日,作者下午在北京訪問董仁。

[2]1998年6月9日,作者在北京訪問王振華。

回到祖國的中國軍事顧問

參加過第一次印度支那戰爭的中國軍事顧問,永遠也不會忘記那片熱土。

陳賡結束了在越南的使命後,奉命前往朝鮮戰場,於1951年8月任志願軍副司令員兼第3兵團司令員,統帥大軍與聯合國軍作戰。他於1952年6月回國,任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院長兼政治委員,1954年10月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1956年當選為中共第八屆中央委員。這一年,陳賡再次來到越南,幫助越南人民軍制訂總體戰略計劃。他由黃文泰和王硯泉陪同,一起踏勘了歸於寂靜的奠邊府戰場。1959年9月,陳賡任國防部副部長。在此前後,他在患病治療中多次說過,希望就自己徵戰的一生寫一部回憶錄,讓後代理解創業意味著什麼。可是他沒有來得及完成這個願望。1961年3月16日,陳賡因心髒病突發逝世於上海。他留下的秘密進入越南組織邊界戰役的日記,成為研究那段歷史的第一手材料。

1955年2月,還在越南處理軍事顧問團回國事宜的韋國清被任命為廣西省省長。同年9月,他作為公安軍副司令員被授予上將軍銜。1956年韋國清歸國就任廣西省省長,除主持廣西的政府工作外,繼續負責援助越南的大量工作。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以後,韋國清受到沖擊,胡志明即向中共中央提出,如果你們不要韋國清,我們歡迎他到越南來工作。此事一時傳為佳話。韋國清很快就在“文化大革命”中恢複了工作,先後擔任過廣西壯族自治區第一書記、中共廣東省委第一書記、廣州軍區第一政委等職。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7年,韋國清就任解放軍總政治部主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他是第十、第十一、第十二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第四、第五、第六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1988年7月30日,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發布命令,授予韋國清“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

授勳前後,韋國清和梅嘉生、鄧逸凡等戰友著手組織人手編寫《中國赴越南軍事顧問團史實》一書。他對當年在越南的戰鬥歷程表現出特別濃厚的興趣,但這時他的時間已經不多了。1989年6月14日,76歲的韋國清因病在北京逝世。

羅貴波於1954年日內瓦協議簽署後出任中國駐越南大使,1957年離任歸國,1958年1月任外交部副部長。“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的1978年12月,他任山西省省長,後來當選為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20世紀80年代中期,他回到北京,在安度晚年的歲月裡努力著述,克服視力日漸衰弱的困難,先後完成了《革命回憶錄》和《在越南八年》兩部書稿。他於1995年11月2日在北京病逝,終年88歲。新華社播發他逝世的訊息時,稱他是中共早期外交家之一。

聞悉羅貴波逝世,擔任越共中央委員會顧問的範文同和已經退休的武元甲大將,分別發出唁電,慰問羅貴波的親屬。

鄧逸凡於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回國後,他擔任過解放軍政治學院教育長、副院長。“文革”中他受到沖擊,一度任廣州生産建設兵團副司令員。“文革”後的1977年2月,他複出擔任廣州軍區副政委。1984年離職休養,1988年獲“一級紅星功勳榮譽章”。他熱情地接受了本書作者的兩次訪問,提供了重要史料。2004年9月歲。

梅嘉生於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他擔任過海軍航空兵司令員、東海艦隊副司令員。他在“文化大革命”中備受折磨,“文革”結束後任海軍副司令員。20世紀80年代末,梅嘉生將軍以極高的熱情參加中國軍事顧問團史實的編寫工作,他和夫人周政對本書作者收集這段歷史資料給予了關鍵性的幫助。他於1993年9月病逝於北京。

茹夫一回國後任成都軍區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他在越南戰爭中寫下的日記,是關於奠邊府戰役的珍貴史料。他於2007年10月在成都逝世,享年91歲。

跟隨陳賡入越的原邊縱參謀長黃景文,不久又隨陳賡到朝鮮作戰,1952年回國,再度跟隨陳賡參加創辦著名的“哈軍工”設在哈爾濱的軍事工程學院),任海軍系主任,後任海軍第2日逝世,時年70歲。

跟隨陳賡入越的參謀處處長梁中玉回國後任解放軍某軍參謀長、副軍長、軍長、昆明軍區副司令員,成都軍區副司令員。1964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80年他在工作崗位上逝世,時年61歲。

徐成功回國後先後任解放軍某軍參謀長、副軍長,沈陽軍區裝甲兵司令員,又到成都軍區任參謀長、成都軍區副司令員。他於1996年10月21日在成都逝世。

許法善,後任中國民航總局副政委。他於1992年7月19日在北京逝世。

王硯泉回國後從事過一段時間的戰史編寫工作,然後回到他的老部隊所在的昆明軍區,離休前擔任昆明軍區副政委。

接替王硯泉擔任越軍第308師顧問的是趙永夫。他回國後繼續在軍隊任職,“文革”中擔任青海省軍區副司令員,1967年後遭受很大的磨難。“文革”後離休。

王子波回國後在解放軍總參謀部工作了一段時間,後任軍長、南京軍區副司令員。

朱鶴雲,廣西田東縣人,1929年參加工農紅軍,解放戰爭中任師長,1950年入越任越軍第304師顧問,回國後任南京軍區裝甲兵司令員。他於1992年5月4日逝世。

吳湧軍後任海軍福建基地政委。

越軍第308師顧問於步血回國後任高等軍事學院教員,後任解放軍某軍副軍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