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速戰速決”方案的提出(第2/3頁)
章節報錯
原集結於中央根據地的第04師主力兩個團在1954年1月初抵達奠邊府前線。
1954年1月5日,武元甲和韋國清一同出發去奠邊府前線。越軍作戰局副局長陳文光、軍情局局長黎重義、通訊局局長黃道翠等同行。
越南的腳踏車支前運輸隊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早在1953年8月法軍自那産撤兵之後,根據新的戰略意圖,越軍總供給局在中國顧問協助下制訂了新的戰役保障計劃——萊州戰役計劃。1953年10月底,越軍總供給局以副局長鄧金江、總政治局副主任陳良為首組成的西北戰役後勤前線指揮部到達山蘿,中國後勤顧問周複一同前往。
法軍空降奠邊府以後,越軍總供給局迅速制訂了新的計劃,追加物資調運。中國後勤顧問史一民協助陳登寧籌劃。1954年2月,奠邊府戰役箭在弦上,史一民又從中央根據地趕往山蘿,協助支前總指揮部工作,併兼顧整個後勤保障,直到戰役結束。
數萬名民工被緊急動員,直接為前線服務的民工達3.4萬人。戰後統計,為奠邊府戰役一共動員了26萬民工,為戰勤服務了300萬個工作日。[2]
民間的腳踏車被徵集起來,以人力推行向前方馱運糧食。戰後統計,越方為奠邊府戰役共徵用腳踏車2萬餘輛,平均每輛馱載80~100公斤的糧食或彈藥,此舉使腳踏車在越南戰爭中名聲大振。
奠邊府戰役之前,越軍總供給局擁有運輸卡車240餘輛,其中80輛部署在西北前線。越軍以奠邊府作為主要作戰方向後,即顯得運力嚴重不足。原先準備進攻萊州的彈藥和糧食儲備計劃總共3600餘噸,法軍空降奠邊府後增加為6000噸,此後又一再追加。在越方緊急要求下,中國向越方緊急援助了284輛運輸卡車,其中大部分在1954年2月底以前交付。
為保障奠邊府戰役,越中雙方的軍事後勤)決策者把運輸線分為三段:山蘿以西為“前線”,由前線後勤指揮部負責;安沛至山蘿和木州至山蘿為“中線”,安沛和木州以東為“後線”,中、後兩線統由總供給局直接指揮,以山蘿作為主要中轉站。中國顧問參與了後勤計劃的制訂和最後審定工作。馬西夫、史一民、周複、張劍仲等中國後勤顧問有著在中國戰場組織重大戰役保障的豐富經驗,他們的努力是越軍得以順利進行奠邊府戰役的重要條件之一。
要具體落實浩繁的奠邊府戰役後勤供應,靠的是動員起來的越南農民。他們愛戴胡志明,決心爭取越南民族的徹底獨立,所以在運送彈藥和糧草的過程中流汗流血在所不惜,這是法國殖民軍遠遠不及的。
參加了奠邊府戰役的中國顧問團成員們都向本書作者描繪過越南民眾積極支援前方的情景,他們對越南百姓積極支前的情景留有深刻的印象。梅嘉生的警衛員周洪波說:
奠邊府戰役中,越南老百姓支前的堅決和中國的情景是一樣的。或許,在越南山區,我們沒有看到在淮海戰場後方那樣人海一樣的壯觀場面。但是越南老百姓在支前中承受的艱苦,比起中國農民來甚至可以說有過之而無不及。他們的個頭小,營養很差,體力也弱,居然扛著糧食彈藥默默地走了那麼多路,實在是令人吃驚。[3]
越南抗法戰爭中的鄉村識字運動
在後勤供應線上,武器彈藥主要由汽車兵運送,糧食、藥品主要由民工用肩扛、用腳踏車推運。
和後勤民工走在一起或趕到了他們前面的,是載荷最重的越南炮兵。重炮和高射炮前進的困難來自兩個方面。首先是法國空軍的封鎖。法軍從佔領奠邊府之時起就意識到能否阻斷越軍後勤是能否守住奠邊府的關鍵,佔領奠邊府後即集中轟炸機對越軍補給線進行了猛烈轟炸,實施“絞殺戰”。轟炸的重點是41號公路和13號公路,以及紅河和黑水河上的渡口。法軍還對巡教越軍物資中轉站進行了轟炸。
讓法軍空軍飛行員特別驚訝的是,他們在白天轟炸時的確多次命中了目標,但是,僅僅一夜之間,越南民工就將公路修複通車了。
在這場“絞殺戰”中,法軍飛行員還意識到,越軍防空火力大大加強了。進入1950年以後,直到1952年12月,法軍飛機在越南北部執行空中任務時,一共發現過170餘個防空火力陣地,曾有55架次飛機受到射擊。到1953年,法軍空軍先後發現的越軍防空火力點已達714個,244架次飛機受到射擊,其中10架被擊落。
從1953年11月24日開始後的兩周內,法軍飛行員多次報告,通往奠邊府的41和13號公路已成為一條“高射火力走廊”,55架執行轟炸任務的飛機中有51架受到過地面射擊,一架轟炸機和兩架偵察機被擊落。
不言而喻,越軍交通線受到了很大破壞,軍民奮不顧身的搶修才克服了嚴重的困難。
越軍重炮兵行進困難的另一個主要原因是路況太差。中國炮兵顧問原野回憶說:
越南炮兵部隊的開進非常困難。原因是進軍奠邊府的道路有的還可以走,有的地段要邊修邊走,還需人力拖拽。邊修邊走就走得很艱苦,不得不呼叫了步兵幫助拉炮前進,還徵用了大量民工修路,其中不少是婦女。她們吃的非常簡單,勞動強度卻非同一般。除了戰爭年代,這樣的艱苦勞作是不可想象的。[4]
1954年1月上旬,越軍105毫米榴彈炮團和高射炮一個營到達距離奠邊府不遠的巡教以西,再往前要進入陣地就沒有大路了。
[1]《胡志明選集》第2卷 ),人民出版社1964年版。
[2]《越南人民軍歷史》第2集 ),第444頁,河內人民軍出版社1977年版。
[3]1990年7月,作者在北京訪問周洪波。
[4]1993年9月27日,作者在南京訪問原野。
武元甲提出質疑
1954年1月5日,武元甲和韋國清一同出發去奠邊府前線。同行的有越軍作戰局副局長陳文光、軍情局局長黎重義、通訊局局長黃道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