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大戰前的博弈(第1/4頁)
章節報錯
1953年12月6日,越南勞動黨政治局成員在討論奠邊府作戰計劃,右起:武元甲、長徵、胡志明、範文同
法國人眼中的奠邊府
納瓦爾不會白白放棄那産。他在下令撤出那産之前,心目中已經有了一個取代那産的地方,它就是奠邊府。
奠邊府,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
它是越南西北地區最大的盆地,南北長20公裡,東西較寬處6公裡。總面積約40平方公裡,像一個棗核。這個盆地距離寮國僅13公裡,雨量充沛,盛産稻穀。
盆地裡世代居住著泰族人,四圍山腰上住著芒族人。19世紀中葉的時候,這裡還與世隔絕,沒多少人知曉。19世紀後半葉,英法兩國對中國的鴉片貿易迅速發展,奠邊府氣候濕熱,用於提製鴉片的罌粟種植面積急劇擴大。當鴉片成為與中國貿易的大宗貨物時,此地即有人以販運鴉片為生。1897年法國殖民者控制了這個地方,由於它靠近寮國,由此産生了“奠邊府”的地名,意為“安邊之府”。最初,法國殖民統治在奠邊府的存在即是在此任命了一個當地官吏,讓他出面掌管鴉片交易。首府萊州則有時派出一支小小的巡邏隊到奠邊府看看,表示統治力量已經伸展到了那個偏僻的山間盆地。20世紀20年代後期,印度支那開始出現航空飛行的痕跡。由於當時飛機的續航能力低,法國殖民者在印度支那各地著手規劃機場建設。30年代中期,法國在奠邊府建造了一個小型機場。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法軍曾使用這個機場撤退在印度加爾各答的使節和官員,也曾兩次使用這個機場掩護在轟炸日軍目標後被擊傷,不得不跳傘的美軍飛行員。
大戰前的奠邊府盆地
1945年3月9日,日本軍隊向印度支那法軍發起全面進攻,在上寮和越西北的法軍退至奠邊府守了兩個月。為了支援法軍,美國第14航空大隊的作戰飛機曾在奠邊府降落。最後,法軍無法抵禦日軍,敗退時又使用了奠邊府機場向中國境內撤退兵員。
這年5月,日軍佔領了奠邊府。為了戰爭需要,日軍曾打算擴建機場,但計劃尚未實施,天皇就宣佈投降了。1945年夏天,中國國民黨軍控制了奠邊府,直至次年撤走,法軍捲土重來。當地是越盟力量的薄弱區,法軍在奠邊府的控制算是穩固的。這一切,到1952年旱季越軍發起西北戰役就完全改觀了。越軍於1952年11月30日佔領奠邊府。越軍主力退出西北後,奠邊府由越南西北軍區的第148獨立團一部駐守。
在“納瓦爾計劃”中,奠邊府佔有重要地位。
並不只是納瓦爾一個人持有這種看法。
軍事歷史學家們認為,有兩個人對奠邊府的認識深深地影響了納瓦爾。
其中的一個,是納瓦爾的前任沙朗將軍。
由於長期在印度支那作戰,沙朗深知越南西北和寮國上寮地區對於印度支那戰局的意義。在西北戰役中失去了奠邊府以後,沙朗曾發布命令,要求法軍越北司令在1953年2月之前奪回奠邊府。這個計劃由於越軍在越南中部地區的攻勢作戰而流産了。沙朗乃於1953年2月28日致信法國的總參謀部,建議在考慮未來作戰計劃的時候,如果要確保寮國上寮,就要將越南西北的萊州、那産,最好再加上奠邊府作為反擊的基地。
1953年5月25日,沙朗已經知道納瓦爾將取代他主掌印度支那帥印,他再一次致信法軍總參謀部,建議收複奠邊府,以減輕越軍對那産的壓力。[1]
在納瓦爾的任命被明確以前,沙朗已經制訂了詳盡的“沙朗計劃”,作為下一個旱季作戰的預案。在“沙朗計劃”中,法軍將在旱季作戰開始的時候,相機奪取奠邊府,把它作為保衛寮國的屏障。
納瓦爾並不熟悉沙朗,在接任法國遠徵軍司令的過程中,這兩位將軍也沒有對未來的印度支那作戰詳盡地交換意見。沙朗是帶著對戰爭的滿腹憂愁歸國的。
和沙朗離去時所帶的滿腹蒼涼不同,納瓦爾懷著一番雄心壯志,滿心想著要比前任幹得更好。他雖然沒有對沙朗說什麼恭維的話,但對沙朗留下來的作戰預案確實潛心鑽研。沙朗闡述的關於奪取奠邊府和保住上寮之間關系的想法,在納瓦爾心底引起巨大的共鳴。越西北和上寮是在沙朗手裡危如累卵的,納瓦爾不願意在自己的手裡丟掉它們。
因闡述奠邊府的軍事意義而影響了納瓦爾的第二人是法軍上校路易斯·貝特爾。
納瓦爾到任之初廣泛巡視印支戰場的各個要點。6月初,納瓦爾來到被越軍圍困著的那産,守備那産的法軍第7機動叢集司令路易斯·貝特爾上校晉見長官時高談闊論,以滿腹經綸吸引了納瓦爾。
這位從法軍參謀學院畢業、科班出身的貝特爾上校著重談了法軍在那産利用叢集據點挫敗越軍的經驗。貝特爾認為,那産防禦戰不僅僅具有戰術意義,如果運用得當,“那産方式”很可能具有戰役和戰略上的作用。“那産方式”表明,利用構築堅固的叢集據點,特別是利用叢集據點中心的機場,以及集中在機場附近的重炮陣地,吸引越軍投入野戰,能夠大量殺傷敵人,進而奪取戰場主動權。採用“那産方式”,以機場作為防禦核心是最關鍵的一著,機場保證了孤懸敵後的法軍掌握最大的機動,從容進退。在印支戰場法軍兵員不足的情況下,如此這般完全有可能保住西北或寮國的上寮。
貝特爾明確指出,那産作戰直接保衛了寮國上寮,也間接地保衛了紅河三角洲。這種以空間換時間的作戰方式,適用於眼下的法國遠徵軍。
這番話真是說到納瓦爾心裡去了。也就是說只要法軍能夠保住西北和上寮不失,印度支那戰場鹿死誰手就得看下一輪較量了。
看著眼前的貝特爾,納瓦爾心中大喜。沒過多少時候,貝特爾上校就被調到西貢,當上了納瓦爾的副參謀長。
作了一番戰場巡視之後,納瓦爾成竹在胸:如要保住上寮,“那産方式”將再奏神奇之效。但是,採用“那産方式”的地方不能選在那産了。
在1953年6月16日的西貢會議上,納瓦爾向各戰區司令們透露,他將在未來的某個時候放棄那産。理由是,在政治上,那産不是什麼首府或重要城市,對人們的心理影響不大;在軍事上,那産並不是交通要道,越軍走別的路可以直通寮國。但是,“那産方式”依然可取,鋒芒猶在。他透露,法軍將在雨季集中兵力對越南中部蜂腰地帶進行掃蕩。
對納瓦爾的闡述,越北法軍司令科尼將軍基本上表示贊同。科尼說,如果向蜂腰地帶大舉進攻的話,他唯一的擔心就是法軍主力前出紅河三角洲太遠,造成紅河三角洲腹地空虛,被越軍鑽空子。他建議,在雨季裡,法軍可以有兩種作戰選擇:一是集中力量對滲入紅河三角洲的越軍實施掃蕩;二是出一支奇兵,騷擾越軍的後方運輸線。最好是打到越南西北地區和越南、寮國的邊境地區。科尼明確地說:“可以考慮,出兵佔領奠邊府,把奠邊府作為襲擾西北的一個‘錨點’。”
科尼對與會的軍官們說,法軍必須充分利用越南西北山區泰族人對平原來的岱族人的敵視心理。不幸的是,現在西北首府萊州連一次像樣的攻擊都抵禦不了。科尼補充說:“我覺得有某種程度的緊迫感,就是我們要將西北首府萊州遷移到奠邊府去。”
聽得越北司令這番話,納瓦爾未置可否,但心裡對科尼提出的重佔奠邊府的想法卻湧出一陣歡喜,以為又有了一位支持者。
[1]phiip b.davidson,vietna at ar,the history,1946~1975.pu101nove.aif.:presidio,1988.p.172.
納瓦爾獲得新內閣的支援
1953年6月,法國又更換了內閣,梅耶總理掛冠而去,新任總理拉尼埃對印度支那戰局滿腹狐疑,決心難下,他要當面聽取納瓦爾的彙報。
1953年7月24日,法國國防會議審議“納瓦爾計劃”。納瓦爾當著總理和總統的面,向三軍參謀長提出:既然在即將來臨的旱季中越軍很有可能再次進攻西北乃至寮國上寮,法國遠徵軍是否應當阻斷越軍,防止越軍再次進入上寮?如果需要這樣做,法國遠徵軍無疑會遭受重大傷亡,國內對此是否理解?
三軍參謀長們從印支法軍的實力情況出發,認為法國不應在力量不足的情況下承攬寮國特別是上寮的“安全”。
在座政治家們的意見表達得非常巧妙。他們大都已經意識到上寮兇多吉少,勉強用兵難以奏效,最好的辦法是逐漸從那裡脫身。但是,在如此事關重大的會議上,總統、總理,還有其他政府官員都沒有明確地這樣說。他們認為,出於輿論和外交上的需要,法國不能放棄對寮國的義務。另一方面,政府高官們對納瓦爾抱有希望,希望他能奇跡般地扭轉戰局。既然如此,何不讓納瓦爾根據自己的理解,調兵遣將安排一番呢?可是,這句話誰也沒有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