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紅河中游戰役(第2/3頁)
章節報錯
邊界戰役後,顧問團曾建議,在西北地區開闢幾個戰場,打幾個戰役,奪取西北山地,這樣既可以擴大與鞏固越軍已佔領的根據地,又可以俯視越北平原,進可以攻,退可以守,控制戰略主動權。在西北山區,山高林密,地形複雜,便於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的敵人。同時派部分部隊,在河內東北地區打掉敵人未撤的據點,鞏固已擴大的解放區。
但是越方有不同意見,堅持要奪取越北平原,直接威脅河內。這個問題在邊界戰役後的總結會議上就有所暴露。1950年11月下旬,越方提出在河內西北紅河中游地區進行一次戰役,顧問團仍認為應在西北山區尋求戰機。但是為了顧全大局,顧問團沒有繼續爭論,而是基本上同意了越方的計劃。[1]
邊界戰役結束後,中國軍事顧問團的組成上有一個重大改變,在越軍營一級作戰單位擔任顧問的中國軍官都奉調回國,或者到越軍團一級指揮部擔任中國顧問助理。顧問團在越軍主力團設顧問一人,助理顧問二人;在師一級設顧問小組。作出這個決定的依據是,經過在中國整訓,加上邊界戰役的實戰經歷,越軍營連基層指揮員得到了很大鍛煉,大都具備了獨立指揮的能力。而營級單位的作戰任務十分具體,常常身臨戰陣,在戰場廝殺中不便於開展顧問性質的工作。另一方面,精通中越兩種語言的翻譯極度缺乏,在營一級擔任翻譯的越方人員常常不能在戰鬥情況下勝任工作。
中國撤回營級軍事顧問,將顧問設定在團、師和總軍委三級,趨勢是逐步地將顧問工作向戰役、戰略方向轉移。志願軍進入朝鮮作戰之後,這種趨勢就更加明顯了。
邊界戰役之後如何確定戰略發展方向,韋國清、梅嘉生確實費過一番心思,提出過移軍西北的意見,但在當時條件下,這種意見還是不很堅決、不那麼清晰的。分析了向西北進攻或向平原地區發展這兩者之間的利弊之後,中國顧問覺得,越軍要在平原地區進行大規模運動戰,困難之處在於那裡的敵人據點星羅棋佈,在開闊的地形條件下,法軍機動部隊能夠迅速增援,便於發揮火力上的優勢,特別是空軍的威脅很大。但是越軍也有有利條件,那就是越中邊境已經連成一片,便於從中國得到補給;平原地區的京族農民傾向越盟,群眾基礎好。那裡又是産糧區,可以就地取得補給,便於支撐重大戰役。韋國清多年後曾向顧問團老戰友說過:“越方提出要在平原地區尋找戰機,也不是沒有道理,他們也有他們的實際情況,所以我們也很快同意了越方的主張)。”[2]
中國軍事顧問團同意紅河中游作戰計劃也有來自自身方面的原因。邊界戰役的巨大勝利確實使許多顧問感到振奮,感到敵手並非原先想象的那麼強。如果能夠連打幾個邊界戰役那樣的大勝仗,是不是就能從根本上扭轉越南戰局以至奪取勝利呢?邊界戰役之後,陳賡和部下隨意閑談的時候,曾經興奮地說,只要中央給我兩個軍,我將直下河內。[3]
在1950年10月10日致陳賡的電報裡,毛澤東認為:“這次勝利,是在敵人統帥部沒有預料越軍一次能集中2萬餘人及戰鬥力提高的情況下取得的。敵人得了此次經驗,必要謹慎些。越軍圍攻據點時,除老街等地十分孤立的據點外,其他據點的守兵必增多,其增援必加大,即要準備圍攻一兩千人的據點和打四五千人或更多些的增援部隊。因此,越軍必須做出新的計劃,即再集中和準備2萬人左右,其中應有包括山炮、野炮、反坦克炮、重迫擊炮、榴彈炮等各種炮火的兩個炮兵團。總之,在今後半年內外,越軍需建設一支總數5萬人左右的正規軍,和有法軍地面部隊1萬人的兩倍以上的火力即法軍1萬人如有大小炮100門,則越軍5萬人須有大小炮200門以上),準備一次能殲滅法軍1萬人。當然在這樣的大兵團建設過程中,只要有可能還需打多次規模較小的仗,鍛煉部隊的戰鬥力,而不要企圖很快能打大仗。但是目前就應作出一次能殲滅法軍1萬人的計劃,方能做到半年以後,能夠打大仗。此項計劃,請你在此次休整期內和越南同志商量作出,並電告為盼。”
毛澤東這份電報的後半部分中,一方面認為越軍“只要有可能還需要打多次規模較小的仗”,但又指示“目前就應作出一次能殲滅法軍1萬人的計劃”,這實際上是說邊界戰役以後越軍可以著眼於打大仗。如果將越軍主力移向越西北地區,一時間還看不出有大仗可打。相反,將主力指向平原地區,必有惡仗大仗在前。
毛澤東發出這份電報的時候,彭德懷已經趕往東北,中國人民志願軍正在向朝鮮邊界集結,抗美援朝戰爭即將打響。當此之時,毛澤東仍然關注著越南戰局,可見他心力所及,包含南北兩端。
[1]1988年12月26~27日,作者在石家莊訪問竇金波。
[2]1993年2月,作者在北京訪問王振華。
[3]1988年4~5月,作者在昆明訪問王硯泉。
長途奔襲,急盼速決
越軍總軍委和中國顧問團就紅河中游戰役達成了一致意見,韋國清向中共中央軍委作了報告並獲得了批準。同樣,印支共中央也批準了越軍總軍委的計劃。雙方協調一致後,韋國清即命令師、團顧問隨越軍參加戰役行動。
為實施紅河中游戰役,越軍除投入第12師。該師是越軍第二個齊裝滿員師,原第209獨立團是這個師的核心力量,原任團長黎仲迅擔任副師長,代行師長職務;原第209團政委陳度晉升為副政委,代行政委職務。不久後他們分別成為第12師下轄第209、第165和第141三個團。
紅河中游戰役的意圖是,仍然採取圍點打援的辦法,先攻佔紅河三角洲邊緣的一個或幾個小據點,引誘法軍增援,然後尋找戰機圍殲之。越軍投入的總兵力為兩個師欠一個團)約2萬人,於1950年12月26、27日兩個夜晚向河內西北方向約40餘公裡的永安地區長途奔襲。
越軍總司令部前線指揮部的行動還要提前一步。竇金波回憶說:
1950年12月17日或18日,軍事顧問團隨越軍總前指由左竹地區出發,向紅河中游地區前進。這時,在我國北方已是嚴冬,而這裡卻像春天,田野裡水平如鏡,三三兩兩的農婦在彎腰插秧。稻田中夾著大大小小的丘陵,丘陵上都是茂密的樹林、竹林,或是葵樹林。那葵樹的葉子像我們常用的做芭蕉扇的葉子,但很大,直徑一公尺多,景緻別具一格。
一路上,樹上鳥飛鳥鳴,五顏六色的虎皮鸚鵡成群地嬉戲,也常見各色蝴蝶翩翩起舞。但到了晚上,氣溫下降,我們就住在竹製的房子裡,四面通風,又覺寒氣逼人。
22日或23日,我們向右前方籠在雲霧中的一座大山前進,那就是越南北部著名的避暑勝地三島山。紅河中游戰役前線總指揮部也預定設在這裡,我們將爬到山頂上協助越軍指揮作戰。
那山的南坡有法國人修的柏油馬路上山,但我們是從北坡往上爬。北坡十分陡峭,天氣雖然不熱,也爬得我們汗流浹背。我們不時穿過一片片的樹林,旱螞蟥時常掉到我們的脖子裡,汗水和血水流到了一起。我們午後開始爬山,直到晚上才爬到了山頂,真是筋疲力盡。向四面看去,黑壓壓的什麼也看不見。原來山頂上隱隱約約散佈著七八座小別墅,房子完好門窗早已破損,這些房子就由越軍總軍委和我們中國軍事顧問團做了指揮所。
越軍總軍委和隨行中國軍事顧問登上三島山落腳甫定,越軍的長途奔襲就開始了。武元甲對新的戰役行動回憶說:
我同韋國清同志就我軍轉移到中游和平原地區作戰的有利方面和困難交換意見。友方向我們介紹了中國解放軍的“奔襲”戰術:我軍駐於距敵15公裡處,位於敵人炮兵射程之外,出其不意在晚上接近敵人,兩三個小時內消滅敵軍,結束戰鬥,天亮前返回根據地。這種打法限制了敵人飛機、大炮的火力,特別是飛機的火力。但只能用於打點。這正好與我們以前的打法相符合,即在一夜中全殲敵人據點,藉以限制敵空軍和炮兵的壓倒優勢,並使敵人援兵不起作用。不同的只是這次是打敵人平原地區的據點,部隊必須從更遠的地方出動接敵,對體力的消耗更大。
……
1952年12月下旬,我軍兩個主力師從高平、諒山秘密南移……部隊突然出現,連續行軍,像一陣大風掠過根據地。經過兩個月的學習和整頓,中國援助的糧食大大改善了供應,戰士們在勝利和戰線南移的鼓舞下,精神煥發,體力充沛。[1]
為了盡快展開戰役,第312師邊行軍邊組建地開向戰地。此時該師第165團正在越中邊境的老街地區肅清殘敵,來不及向南靠攏,第312師以兩個團參加戰鬥。
按照戰役第一階段的預定計劃,越軍夜間長途奔襲,以分散的兵力在同一時間向敵人的數個孤立據點進攻,速戰速決速撤,保持戰鬥的隱秘性,以主力靜待打援。
對越軍的戰役行動,法軍毫無知曉,當地指揮官還派出一個外籍兵營從永安北出,向丘陵地帶掃蕩越軍遊擊隊。第308師擔負第一階段作戰的主要任務,於12月26和27日兩個晚上襲佔了紅河三角洲平原西北邊緣的五個小據點。
[1]武元甲:《走向奠邊府之路》,1999年出版。文莊作與中越關系部分的翻譯。引自文莊:《武元甲將軍談中國軍援和中國顧問在越南》,見《東南亞縱橫》雜志,200期。
初戰得手
法軍不知底細,派出掃蕩的一個營徘徊而進,於12月27日下午在永安以北的春澤盆地與第312師遭遇後被圍。待到夜幕降臨,剛剛從副團長升任團長的阮鵬指揮第209團向春澤之敵發起進攻。交戰兩小時後,法國的外籍兵營潰敗了,除死傷者外,士兵們紛紛逃入山林,有240人被俘虜,其中包括一名上尉營長。第312師首戰告捷,12月27日就成了這個師的誕生日。
越軍初戰得手,法軍卻沒有動,因為塔西尼尚未判斷出越軍進攻永安的意圖。越軍主力遂按預案於1951年1月13日向永安以北的據點保竹發起攻擊,那裡有50名法軍駐守著。越軍力圖吸引永安之敵出援,按照邊界戰役的模式在野外予以圍殲,預計的戰役中心是永安。黎仲迅率第08師在永安以北偏東方向集結,準備打援。
永安位於太原省以南的平原和丘陵交錯地帶,是從西北方向進入河內的必經之路。它正好處在紅河三角洲的西部頂角上,佔領永安,就可以切斷法軍與越南西部地區的聯系,開啟繼續向河內進攻的大門。由於這是一個戰略要地,法軍在永安及附近地區佈置著兩個機動叢集,即第1和第3機動叢集,每個叢集有三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總兵力約6000人。
越軍的保竹之戰又成功了,第308師全殲了保竹據點裡的50名守兵。14日夜間,第312師以一個團進行了10公裡奔襲戰,進攻永安北面的巴萱據點。摸到了據點跟前進行偷襲的越軍進展順利,直到剪開了敵人第一道鐵絲網時才被發覺,越軍即轉為強攻。戰鬥持續了一夜,打到天明,付出少量犧牲的越軍趕在法軍援兵之前佔領了巴萱,法軍守軍數百人多數被消滅。
正在戰壕中準備戰鬥的越南人民軍戰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