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7章

蔣裕京答應了。

訊息傳出的速度比風雨更快。

次日清晨,蔣家上下皆收到通知——

他將在下月初一舉辦婚禮,結婚物件是程家小兒子程景源。同時,媒體的通稿也迅速發出,新聞瞬間鋪天蓋地地傳播開來。

“我區蔣氏長子蔣裕京將迎娶柯德程家次子程景源,這場風雨許久的商業聯姻終於落定。”

早已窺探這場聯姻的外界迅速捕捉到焦點。有人翻出此前拍到的殯儀館照片,照片中蔣裕京與那位神秘未婚夫並肩而立,黑色喪服在晨霧中勾勒出的剪影被重新包裝,成了聯姻關系的“鐵證”——

所有人都理所當然地認為,當初定下婚約的,正是照片中的人:程家小兒子程景源。

“兩個人看起來挺般配的,感情應該不錯。”

“商業聯姻也就罷了,居然還有人信他們是真情實感?”

“明年我區經濟穩了,誰知道程家到底投了多少資源?”

……

資訊快速被消化,公眾普遍接受了這一“事實”。資本市場也隨之回暖,雙方股價紛紛上漲,像是在為這場交易投下信任的一票。

沒有人察覺到其中的調換。

沒有人知道,曾經在聯姻席位上的名字,並非程景源,而是程絳的另一個兒子。

這一切,正在朝著程書懿所希望的方向發展。

反常的是,在這場大張旗鼓的安排中,蔣裕京表現得比誰都認真。

他不僅迅速敲定了婚禮的日期,還親自安排了程景源的醫療問題。

他為程景源聯絡了中立區最頂級的心理醫生。

這位醫生收費高昂,預約名單上排滿了各界名流,常年不輕易接診。但蔣裕京只用了一通電話,程景源的名字便被寫進了最優先的名單裡。

“每週兩次,不間斷。”

程景源剛開始時依然怯懦,對陌生環境充滿抗拒,甚至在面對醫生時無法完整表達自己的感受。但在持續的專業治療下,他的創傷應激症狀漸漸得到緩解,情緒穩定的時間也越來越長,漸漸地,他能夠清晰地與人溝通,恢複到往日差不多的狀態。

他的飲食、作息也有人全程打理,蔣裕京給他配備了家庭醫生和營養師,全力確保他的身心健康。

——這一切的待遇,比程書懿曾經得到的要好得多。

不過,這一切也無可厚非。

程景源的健康對聯姻的穩固至關重要。蔣家不需要一個因病無法出席社交場合的“隱形人”,他必須盡快適應蔣家,適應他的“新身份”。

日子一晃而過,轉眼已經是月末。距離婚禮的日期只剩幾天時間。街頭巷尾的報紙上,偶爾能瞥見有關這場婚事的只言片語,寥寥數句。

程書懿在讀到某個名字時,還是會有一種空落感。

自從那次去公司找蔣裕京談話後,他便再未見過他。那人似乎刻意避開了他們之間最後一點牽連,也許是被忙碌的事務困住,也許……是已經做出了遠離自己的決定。

他沒有去追問。

也不願再去面對和探究。他靜靜接受了這一切,接受他一直以來的角色——旁觀者、局外人。

這段時間,他的生活節奏被徹底改變。馮嘉姚依然陪在身邊,處理著程絳遺産的交接事務。

大洋彼岸的柯德因程絳去世的問題鬧得不可開交。股東大會迫在眉睫,他的未來也愈發清晰——即便相隔萬裡,也將走上程絳曾經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