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緩緩說完,整個人長出了一口氣。

舒服了。

秦明聽完宋江這幾個月的經歷,卻不由神往。

快意恩仇,義海豪情,不過如此。

秦明當官久了,早已忘記了年輕時候的熱血,此刻倒是被宋江的經歷點燃。

“如此說來,兄長正是托塔天王晁蓋等人的大恩人。”

“那事不宜遲,我等現在就收拾東西,前去投奔!”

說幹就幹,於是眾人開始制定棄寨章程。

十幾輛馬車得先籌備好,馬上上裝的自然是眾人的家眷、錢財、衣服、行李。

還有兩三百的好馬,雞鴨豬狗可以不帶,但這些馬一匹可不能少。

再之後便是人員。

如今清風山有兩幫人,一幫是原清風山的小嘍囉,總共也就三百多人。

另一幫則是秦明帶來的軍漢,有百十號人。

這些小嘍囉多是本地人,眾人決議,有不願意一起去梁山的,那就發些遣散費,讓他們投奔別處。

青州很大,最不缺的就是山賊,投奔哪座山都能有個落腳的地兒。

若是願意和他們一起走,就和秦明所帶來的軍漢編在一起。

軍漢領頭,分作三隊,清風山的小嘍囉們編入進來,一起冒充圍剿梁山泊的官兵。

如此魚目混珠,可保萬無一失。

以上,就是眾人商議的計策。

擱古代是三十六計裡的最後一計——走為上計,但要擱近代,那得叫戰略轉移。

……

他們不是搬家,基本只帶一些貴重物品和生活必需品而已。

所以一夜忙碌,東西便收拾的差不多了。

次日清晨,開始轉移。

第一隊人馬由宋江、花榮率領,先行離去。

第二隊人馬由秦明、黃信率領,作第二批走。

第三隊人馬人數最多,作為收尾部隊,自然由清風山三位當家率領。

“大當家的、二當家的,這寨子我燒啦。”鄭天壽舉著火把,詢問起燕順和王英。

清風山三位當家,鄭天壽上山最晚,雖然與燕順、王英二人感情不錯,但對這寨子沒有多少留戀。

但燕順就不同了,這可是他的家業,是他從無到有,慢慢累積起來的家業。

一開始這清風山,只有他燕順一人,他自然對這寨子感情最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