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敵艦都已經俘虜完畢,沒有遇到反抗,俘虜已經被集中到了戰艦的貨倉內!”不一會的功夫,帝國艦隊便收到了來自陸戰隊的回複。

帝國艦隊一萬八千艘戰艦押送著這十萬艘聯邦的戰艦返回到了前進基地。

接下來的一段時間裡,帝國主力艦隊將會出去騷擾聯邦的殖民星。

而這些俘虜的戰艦則會被送進造船廠中修複,拆除掉不必要的裝置後當做帝國艦隊的登陸艦和對地支援艦使用。

經過這一場戰鬥,帝國艦隊非但沒有損失任何的戰艦,反而讓自己艦隊的戰艦數量大大增加。

原本有些緊張的補給線也變得寬鬆起來,每場戰役帝國能夠投送到行星地表上的部隊數量變得更多。

擁有了更多登陸艦後,帝國艦隊終於可以放開手腳。

帝國主力部隊開始瘋狂地進行閃電戰,每經過一顆星球,帝國艦隊都會直接在遠處炮擊將這個恆星系中的防禦措施和空間站擊毀。

緊接著,在摧毀了對方所有軌道中的單位後,便會開始對地面上的重要軍事設施開始炮擊。

將所有表面上能夠觀測到的聯邦軍事設施摧毀後,帝國艦隊便會重新起航,向著下一個恆星系趕去。

整個過程不會超過兩天的時間!兩天之內帝國艦隊必會解決掉戰鬥前往下一個恆星系。

這樣一來,算上路途中的飛行時間,平均每三天的時間帝國便能消滅一個恆星系中的所有聯邦艦隊和空間站。

而這個時候,帝國俘虜的這些戰艦便會攜帶著上千萬名克隆人士兵和上百萬輛機甲戰車登陸到這些行星上。

一千萬名裝備精良的克隆人士兵配合著機甲戰車以及軌道中的戰艦支援,可以說是無人可擋。

聯邦每次好不容易組織起一次反攻,都會被軌道中懸停的帝國戰艦用軌道炮炸成一地殘渣。

不光如此,帝國還在這些行星上部署了大量的穿刺無人機。

採用了流線型設計和反重力引擎以及引力引擎的穿刺無人機在大氣層內依然能夠保持極高的戰鬥力,它們的機動能力絲毫不弱於在宇宙真空環境中。

這些穿刺無人機沒有裝備機炮,也沒有裝備導彈,完全就是把自己當做一枚導彈對聯邦的戰機發動碰撞式攻擊。

它那能夠融穿戰艦裝甲的熱熔護甲撞擊在這些戰機上輕松便能將它們那輕薄的護甲融穿。

而它們靈活的身體和外層的護盾又能讓它們能夠輕松度過和敵方戰艦接近前的這一段距離。

而且帝國的穿刺無人機從來都不是單個行動,低廉的建造成本使得這種無人機能夠大規模的進行列裝。

出現在戰場上的穿刺無人機往往比敵方的戰機數量多上數倍。

黑壓壓地無人機蜂群只要壓到敵人的戰機陣型前,就沒有戰機可以倖免。

而且這種無人機不光可以進行對空作戰,在帝國的運輸力量充裕後,這種無人機被大量運送到了需要攻佔的行星上。

這種無人機可以在高空中利用重力加速度撞擊在敵人裝甲單位防禦力較為薄弱的頂部,直接將敵人的裝甲單位貫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