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8點30,陳默一天的工作是從一通越洋影片開始的。

此刻的他站在落地窗前與麻省理工的鐘耀祖在視訊通話中,螢幕那頭的天才少年剛結束完實驗室一天的工作,背後黑板上寫滿潦草的公式。

“鍾同學,我們願意提供矽谷雙倍的基礎薪資。”

陳默看著對方掛著黑眼圈的稚嫩臉龐,“還有這個——”他舉起平板展示檔案,“你可以自己組建十人團隊,直接向我彙報。”

少年推了推眼鏡,忽然影片畫面突然劇烈抖動。

陳默聽見那邊傳來某人用英語喊“實驗室又有人暈倒了”。

半分鐘後,“陳總,我能問個問題嗎?”

少年突然切換成流利中文,“如果...如果我堅持用非主流的演算法架構...”

“我們渡河專案沒有主流。”陳默截斷他的話,“我們要造的就是新主流。”

窗外的陽光格外刺目。

陳默看著影片框裡少年突然發亮的眼睛,想起前世在新聞裡見過的某張照片——2021年華興天才少年合影,站在最中間的清瘦男孩,後來帶隊攻克了EDA軟體的核心演算法。

自己要是把對方薅過來,先放渡河專案裡升級打怪,再去做EDA,那豈不是美滋滋?

那可是EDA啊,前世華興被加入實體制裁後,被卡脖子不止是某個方面,而是全方位的。

ERP和資料庫是OraCle卡脖子;

EDA方面就是SynOpSyS和CadenCe斷的供;

晶片是臺積電和高通;

&nl…

(這裡簡單的介紹下EDA,EDA(電子設計自動化)軟體是用於設計和開發電子系統的核心工具,尤其在晶片和電路板設計中不可或缺。

現代晶片包含數十億電晶體,僅靠人工無法完成,EDA工具是唯一可行的設計手段。

另外在自動化流程和模擬技術減少試錯成本,加速產品上市,如手機處理器的設計。

還能透過虛擬驗證避免流片失敗,一次晶片流片成本可能高達數千萬美元。

從智慧手機到航天器,幾乎所有電子裝置都依賴EDA軟體完成設計。

打個總結就是EDA軟體如同電子行業的“數字畫筆”,將工程師的創意轉化為現實。

沒有它,現代積體電路和電子裝置的發展將停滯不前。)

一天工作還未結束,牆上的電子鐘跳至20:45時,陳默將最後一口冷透的咖哩牛腩飯嚥下。

塑膠餐盒旁的膝上型電腦螢幕上,“千金買馬骨”計劃書已寫了三十七頁,游標還在第六個核心模組的崗位描述處被標黃。

窗外傳來園區班車駛過的嗡鳴,玻璃上的雨水將霓虹燈牌暈染成模糊的光斑。

“陳總,這是你要的最近三年校招資料。” IT部門的HR負責人黃珊踩著高跟推門而入,羊絨大衣肩頭還沾著雨水。

她將膝上型電腦往會議桌上一放,美甲敲擊螢幕的脆響在空曠的辦公室格外清晰。

“先說結論——按現有職級體系,您要求的‘應屆生年薪百萬’會打破全公司薪酬結構。”

陳默從顯示器後抬起頭,看見黃珊身後還跟著抱著厚厚檔案袋的薪酬專員小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