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李峰來了2(第2/2頁)
章節報錯
泛黃的檯燈光暈裡,他盯著圖紙上被忽略的校驗環節。
...
G區16樓,1620會議室,核心ERP切換的第N次架構選型會議。
“不對,這頁PPT有問題。”李峰突然抬手打斷演示,鐳射筆的紅點停留在投影儀幕布上的某處。
會議室裡二十多雙雙眼睛齊刷刷轉過來。
自研核心ERP的系統架構圖正在第五次迴圈播放,其中一個資深工程師額頭滲出細汗:“李工指的是?”
“你們把物料編碼規則放在應用層。”李峰起身走向白板,阿瑪尼西裝的袖口蹭到未乾的馬克筆跡,“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
他在OraCle ERP的架構圖上畫了個大紅叉,“當年他們給中石化做實施,因為編碼規則耦合在業務模組,後來上馬區塊鏈溯源時多花了九個月解耦。”
會議室後排傳來竊竊私語,陳默突然笑出聲:“兩週前和廣汽集團CIO喝酒時還提過這事,他們為此多付了OraCle兩千萬服務費。”
李峰抓起藍色馬克筆,在白板空白處畫出三層架構:“渡河ERP必須把基礎資料標準獨立成中臺服務。”
他手腕翻飛間勾勒出資料流向,“這樣未來對接MES、WMS等任何外圍系統時都會更方便,還有...”
“但這樣會增加20%初期開發量。”另一個架構師王鵬插話道。
“王工去年主導的訂單管理系統專案,因為沒做服務拆分,高峰期訂單和庫存模組是怎麼崩的?”李峰轉身盯著對方,“如果當時物流中臺和支付中臺是解耦的,至少能保住部分割槽域的服務。”
會議室突然死寂,陳默慢條斯理地轉著鋼筆,突然“咔嗒”一聲按下筆帽:“明天約用友、金蝶的人,我們也可以請教一下他們是怎麼處理資料標準層的嘛。”
“好的陳總,那先跳過,我們討論第二個問題,微服務架構到底適不適合我們?” 李峰又繼續丟擲了話題,“去年某公司給海爾做的專案,分散式事務管理用了自研框架,結果導致...”
“導致月末結算時出現幽靈訂單。” 王鵬接過話頭,“所以最開始我們也考慮過保守方案,畢竟分散式鎖機制經過海關總署的驗證。”
另一個高階架構師劉承恩突然舉手,“我聽在金蝶的同學說是他們的資料湖架構可以相容OraCle ERP的歷史資料。”
很快被會議室的另外一個20級的架構專家否決,“他們家的號稱實時同步延遲可以做到50毫秒以內,實際在美的集團實測是380毫秒。”
見大家都好奇的看過來,也不賣關子,“因為他們用了開源流處理框架,但沒改造底層序列化協議。”
然後把自己電腦裡的壓力測試報告投屏出來,“我之前有考慮過的,還做過壓測,效果不理想。但如果換成自研的二進位制編碼,至少能壓縮到120毫秒內。”
演示廳陷入詭異的沉默。
架構專家看著大家的方案突然有些皺眉,“你們方案裡的區塊鏈模組用的是Hyperledger FabriC?”
“是的,這是行業標準...”
“你們不知道去年格力電器在溯源專案中發現FabriC的共識演算法就發現有漏洞嗎?” 他又從自己電腦裡找出了對方當時的故障分析報告,“當節點數超過28個時,網路延遲會讓智慧合約執行超時。”
陳默突然起身整理西裝:“這樣吧,請各位把方案裡不切實際的區塊鏈、元宇宙模組和其他亂七八糟的都去掉。”
他走到投影幕布前,看著大家說到,“我希望大家的方案可以務實一點,咱們公司現在需要的是能扛住生產環境海量資料的系統,而不是科技展上的概念車。”
“今天就先這樣了,散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