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紙壓塊機,真的很小眾。李想在惠州的機電市場找了一圈都沒有。這下麻煩了,下一步沒法進行了。

沈丹青仔細的想了又想,吩咐李想:“李哥,你辛苦一下,去廣州、東莞、深圳,三個地方的電信局買企業黃頁。然後在上面找液壓裝置廠家的電話,再打電話問。還有生産環保裝置的,這個東西跟垃圾站壓垃圾一個道理。先就這兩個行業的廠家找找吧!”

真是好事多磨,不能拖太久,在過幾天店裡的垃圾就沒法放了。實在不行,到時就送到了物資回收公司去吧!

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理想兩天的辛苦尋問,終於還是找到了。在廣州一家生産榨油裝置的廠家裡有,這兩個機械原理是一樣的,只是一個是榨油餅,一個是壓廢紙。他們也是順帶做了幾臺。一年都難得賣一臺,價格很貴,要8萬塊錢一臺。他還沒有這麼多錢,只能先把廢品賣給物資回收公司了。不過找到了廠家,以後要買就很容易了。以後肯定是需要的,先積累資金吧!

物資回收公司,是國營單位,每個地區都有。賣給他們倒是很方便,只不過價錢低了兩毛錢。

沈丹青就把店裡所有的廢品都賣了,廢布也賣到各個機械市場了,留著傷腦筋。

後來沈丹青想,還是太急躁了。步子大了扯到蛋了。口袋裡沒幾個錢,就想買這買那。因為除了造紙壓塊機,以後他還要買,塑膠碎料機、廢鐵壓塊機,鋼筋調直機。還有廢鋁廢銅,不知道要什麼機器。那個他見都沒見過。這些機器加起來,把他賣了都不夠錢。還是多開幾家店更靠譜,等到開足五十家店的時候應該就有錢了。

隨後幾天,沈丹青就和李想。連租了五間店面。每隔兩公裡開一家,撿廢品的全靠兩雙腳板,不可能走遠。故而可以適當的提高開店的密度。反正開廢品店本錢要不得多大

,又不怕賣不出。沒有積壓風險。可以說,開廢品店是個零風險的行業。沈丹青也是惱了,他想快速開夠50家店,再過兩個月看看情況,他不相信到那時還沒錢。

他又把彭斌、王全福、葉智勇三人也招騁了。別看沈丹青撿垃圾發財快,他們可沒沈丹青那個本事。一天也才幾十塊收入,畢竟收酒瓶的那家店太小了,又只收酒瓶,根本沒幾人上那去賣廢品。年輕人又好面子。雖然也是收垃圾,但坐在店裡總比到外面拋頭露面強

。又看到李想也在幫他做事。所以三人也沒有多想就答應了。

開了五家店,又停下了發展的腳步。一方面是資金也不夠了,二是又要招人,他自己都要管一家店,這肯定不行

,最少要把他自已和李想解放出來。

這次開了五家店,管得範圍寬了。招人也更容易了。相信不要幾天就能招到人

,這次招到人就不要安排到小院子那邊了,住在店裡,晚上還能守夜。小院子租滿這個月就退了吧,留著也沒用。

這次招的人就不包吃了,因為每家店都相隔太遠,不方便統一搞飯。不過他們自己在店裡搞,也不反對。以後他們每人都是400的底蘄加提成。工資太高了也不好。到工廠裡面打工還只有300元每月。另外開廢品連鎖店還有一個好處,好監控,因為廢品店都是花錢而不掙錢,收了多少錢的廢品,沈丹青統一銷售,最後一合計,很容易搞清楚,不會給人留空子。資金也安全,毎家店都到建行開一個戶頭,估算每天要花的錢,每天轉一次帳。資金監管是每一個企業都犯難的問題。廢品行業這樣容易監管的是特例

。不過以後還得安排一個專職的財務。那得等他成立公司以後。

又過了一個星期,這幾家店合起來賣了一次廢品,加上賣酒瓶的錢。又可以開店了。剛好人也招夠了,每家店配了兩個人,還除開了他自己和李想。

這次他想開十家店,等這十家店開起來,酒瓶他就不收了。風險太高了,他犯不著冒險。

有了前一次的經驗,沈丹青他就沒再參與了。由李想帶著人去搞。他只掌管住錢,就不怕壞事。手下人多了,開十家店也只花了兩天時間。難怪為什麼說企業最重要的是人才,有人才好辦事。

這次沈丹青有私事要辦。他要和小丫頭租住房。最後他們選了華僑城,高檔小區。小區物業由香港的物業管理公司管理,很正規。環境也好,也很安全。正是像沈丹青這樣的小老闆安家的最好地方。

不收酒瓶了,沈丹青就完全脫開身來。小丫頭也不讓她在做事了。他可捨不得小丫頭受苦,讓她當個全職老闆娘吧。反正他養得起。起先小丫頭還不樂意,在家裡無所事事,她很不習慣。沈丹青就對她說:“你是老闆娘,哪能再去店裡,保持適當的距離感,才能讓員工敬畏,你沒事就到每家店裡看看,讓員工知道我們的存在就可以了。”

小丫頭也想,自已是當老闆娘的,不能掉了身份。於是沒再反對了。不過她對自己的老公,也更愛寞了。

這次停頓的時間更久一些,因為酒瓶也沒收了,少了大筆收入。但他並不後悔。

整整二十天,他才讓李想他們再開新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