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現在的孟文天可不會考慮這麼多,他從“人體智慧識別系統”獲得了四個犯罪嫌疑人的甄別引數檔案之後,開始利用趙文書傳送過來的這段影片,在本身這段影片裡查詢,看看他們是不是在其他時間段在這個小商店出現過。

雖然孟文天不是警察,也沒有幹過警察所幹過的事,但畢竟看過電視、電影和,知道很多時候兇手在犯案之前都會事先踩點,即使流竄犯動手之前也會看看周圍的情況,看適不適合下手。

還有的兇手甚至會在作案之後悄悄溜回現場,看看他們的作案效果,或者摸一摸警察的底,甚至有的變態會故意過來看熱鬧,欣賞自己的傑作。

孟文天在“人體智慧識別系統”的選單裡選擇“查詢近似物件”這個功能,然後按程式的指點在“甄別引數資料夾”裡選擇了“黑夾克男”這個資料檔案,然後讓系統執行。

這麼執行的目的就是從這大段影片中看是否有人符合“黑夾克男”的特徵。如果有人符合這個“黑夾克男”的特徵,則說明這個“黑夾克男”有可能在其他時間來過這家商店。

藉助強大的伺服器,“人體智慧識別系統”只用了十來分鐘就將趙文書發過來的影片從頭到尾查詢了一遍,沒有找到匹配相似度超過百分之五十的人。

相似度百分之五十是孟文天人為設定的警告值,意思就是如果影片中有人跟指定的物件相似百分之五十,系統就告警,提醒孟文天注意。

這個資料是可以調整的。

見沒有告警,孟文天將告警值降低為百分之二十五。

執行之後,依然沒有符合的物件。

孟文天在“甄別引數資料夾”裡重新選了“淺色羽絨服男”進行查詢,結果依然沒有。

他多少有點失望,心道:“這群兇手是真的不踩點,還是有意避開了這個小商店?或者是我的這套軟體根本不可用?”

失望歸失望,但他沒有停止,接著又選了第三個物件——“西服男”——的資料進行查詢。系統剛剛執行一分鐘,螢幕上快速滾動的影片畫面突然停止!

孟文天一愣,雙眼立即圓睜,死死盯著螢幕,心道:難道有戲?

果然,螢幕上顯示出一張靜止的畫面:幾個客人正在朝小商店裡走,一個個神情都很自然,都像是進商店選購商品的人。

很快螢幕上還跳出了一個紅色的告警方框,方框將其中一位正在進商店的顧客圖片給框住了。

看著紅色方框中的魁梧男子,孟文天不由一愣:“我剛才輸入的引數是西服男子的,可框中的怎麼是這個穿黑夾克的人?”

當他奇怪地看向螢幕下面的提示文字時,心裡更多的是喜悅,因為提示欄裡赫然寫著:“注意:框中人物影象與目標西服男)影象相似度為90.12!”

孟文天熟悉“人體智慧識別系統”這套軟體的各項功能,自然明白這個90.12意味著什麼:說明圖片中的人與自己選定的那個西服男非常接近,除非這個家夥與那個西服男是連父母都難以識別的雙胞胎,否則,他們就是同一個人!

至於穿西服與穿黑夾克根本不影響這個結論,因為在編製程式的時候就考慮了目標物件的衣服是可以變化的,用技術術語解釋就是:衣服的變化在相似度判斷指數裡所佔的權重很小很小。

畢竟人是經常換衣服的。

雖然當時提取“西服男”的外表特徵時,主要提取的是“西服男”的側面特徵,因為這家夥跟他三個同夥一樣都沒有看攝像頭這邊一樣,攝像頭拍攝的都是他們右邊的圖片,但是側面一樣可以判斷一個人是否是同一個人。因為不同的人有很多不同的引數,根本不需要非得找到這個人的疤痕、痣什麼的。

比如腦袋右邊的輪廓,比如右邊耳朵的耳廓,比如耳朵到面頰的距離與耳廓長度的比例,比如後腦勺與頸脖的夾角,右胳膊長度與軀體的比例,走路時大腿與小腿在膝蓋處形成的角度,走路是的步幅和頻率……,等等,這些引數各人有各人的不同,綜合起來就更加千差萬別了,這麼多引數往往只需要提取中間幾個引數進行組合就能判斷是不是同一個人。

也許有人懷疑這種判斷是不是草率,事實上大家都知道一個事實,那就是憑借一個人的指紋或瞳孔)立馬就能判斷出是否是同一個人,根本不需要第二個引數。即使一個人缺胳膊少腿,而另一個人四肢齊全,只要指紋相同,就可以認定是同一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