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上或調侃或八卦、或鄙夷或辱罵,眾說紛紜,然而處於事件中心的邵庭陽這幾天日子是真的有些難熬。

組建完製片團隊、立項審核備案後,顧晏津還要搞分鏡、勘場地、做預算,樁樁件件都不是輕松的事。都市場景的整體預算雖然可以控制小成本,但有一樣費用是顧晏津做導演時絕對不想省的——

就是勘察場地的費用。

沒有玄幻吸睛的特效,也沒有華麗精美的服裝,要場景還是簡簡單單的棚拍那還不如直接胎死腹中,生的投進去幾千萬看不到一點水花。

為確保電影的質量和畫面的美感,顧晏津的現代電影一直是他或者團隊去勘察的場地,這次也不例外。早在過審立項後,顧晏津就一直與幾處勘察城市的文旅局保持著良好的接觸,為了完成kpi,相關單位也是積極配合考察和宣傳,過程中顧晏津自然少不了要到處跑。

他在外地出差,邵庭陽每天回家就只能面對空蕩蕩的屋子,還有打不起精神的皮蛋和蛋黃。

前幾天皮蛋開啟冰箱把他留的半個香瓜給偷吃了,結果肚子著涼拉稀了好幾天,蛋黃嫌臭就一直扒拉想埋屎,結果搞得自己身上也弄得髒兮兮,還到處亂跑亂跳。那天邵庭陽一開啟家門,看見滿屋子的狼藉時非常絕望,想暈倒,但又恨自己太健康根本暈不掉。

唯一的好訊息是顧晏津不在家裡,不會看到這一幕崩潰得一邊收拾一邊罵他說了不讓養貓養狗非要養……

兩個人又回到了異地戀打影片的時候,但因為很忙,就算打影片也說不了什麼話,經常是桌上的支架上放著插著電影片連線的平板,顧晏津調小了聲音,一邊打電話一邊在酒店客房裡走來走去。

邵庭陽也忙,得準備下個月進組拍戲的事宜,過兩天得先去做武訓,現在也騰不開空,白天上禮儀課和演技班,晚上影片的時候也在看權謀劇相關的影視資料,主打一個相互監督相互陪伴的作用。

有時候場景顧晏津拿不定主意,團隊也只能給點意見的時候,就去呼邵庭陽,把照片放在一塊兒讓他挑哪個更優秀。有時候邵庭陽說的他會採納,有時候選了和他相反的意見,顧晏津就當沒聽見。

等場景勘完回a市,緊接著又要開始進行演員的選拔,在第一輪前已經篩過一輪內推,有適合的就安排到一輪或者二輪試鏡。沒辦法,影視圈就是個講人情的地方,今天你搭把手,明天他搭把手,雖然也有針鋒相對,但僅靠自己是絕對完成不了一部優秀的作品的。

但至關重要的男主角卻一直都沒有定下來。

為這個事,製片給他打了不知道多少個電話,想要做他的思想工作。

邵庭陽現在在電視圈已經是收視保障,手裡握著好幾部不同平臺的爆劇,電影圈也有足夠的票房實績,再加上他們兩個合作的成績是一部比一部爆,資方自然希望他們能夠強強再聯合、實現三連爆。

其實也不止是製作方,就連普通觀眾對於他們三搭的呼聲也很高。

但不管如何勸說,顧晏津都沒有鬆口。

《解鎖》整個電影的情節都是圍繞著男主展開的,男主不僅是劇情推進的線索,更是承擔起整部戲戲眼的重任,選角自然也是重中之重,他作為導演要考慮的自然更多。

《解鎖》的主角小風是個剛滿十九歲的青年,主人格因幼時目睹了一場殘忍的兇殺案而患上了嚴重的精神疾病,為了逃避現實他分裂出了第二個人格,主人格從此沉睡多年。等到小風長大成人,他的身體裡已經住下了四個副人格,分別是寡言少語、行事狠辣的老二,成熟穩重、擅長交際的三姐,內斂沉默、擔當主人格父母家長一職的老四,還有年紀不過六歲,但膽大有主意的五妹。

他們雖然是不同人格,但都有一個共同的目標,就是守護著陷入沉睡的主人格。然而隨著年紀增長,老二行事愈發冷酷,佔據身體的時間也越來越長,好像在密謀著什麼。其他副人格試過與他溝通,但老二始終封閉內心,執拗著做著自己的事,而且由於他的層級許可權較高,也不接受疏導,導致其他副人格無法管住他的言行。

就在此時,警察因為一起懸案順藤摸瓜,查到了十五年前另一起兇殺案,小風作為那起兇殺案的唯一倖存者受到了警方的高度關注,時隔十五年的兩起命案牽連在一起,真相埋在水下撲朔迷離。

看劇情大綱就可以得知,劇情容量很大、資訊點很多,甚至說改編成電視劇都不為過,電影劇本已經是盡量刪減濃縮過的了,集合了整部劇本的精華。

男主角的跨度非常大,幾個人格的心理年紀各不相同,最小的五妹妹只有六歲,最大的老四已經是四十多歲的中年人,不僅如此,性格反差也非常強烈,屬於是年輕演員符合角色形象,但沒有對應的演技;成熟演員有駕馭一人分飾幾角的能力,但形象上又不合適。好幾個三十歲、甚至三十五歲往上的中生看過劇本後都退出了主演的競選,劇本是好劇本,人物也很豐滿,但確實不是誰都能演出十幾歲的少年的,形態和外貌或許可以可以改變,但眼神很難,到時候放到大熒幕上看,觀眾只會罵出戲,什麼年齡的人就該演什麼年齡的角色。

這也是顧晏津一口否決的原因。

邵庭陽不是沒演過十八九歲的少年,但就是因為太貼切已經成了某個經典,再複刻始終無法超越,只會被認為是東施效顰。

哪怕被效仿的是他自己。

不過顧晏津拒絕的態度雖然很強硬,但也不是要完全把人拒之門外,邵庭陽看過人物小傳後也覺得自己不太行,不過他對劇本裡一個處於灰色地帶遊走、是邪非邪的配角還挺感興趣的,戲份也不重,也就幾場戲,大概十幾分鐘的出鏡,騰出一兩天的假期應該可以搞定。

陳海洋當年還是顧晏津影視技術實踐課的老師,師生關系很好,當年顧晏津沒有選擇在他手裡保研、而是不遠千裡去a市打拼,陳海洋還生了好幾年的氣,直到顧晏津混出了個人樣才終於給了好臉色。前段時間顧晏津養病,老師還專門打了電話來慰問,有這層關系在,請兩三天假過去串個組應該不成問題。

雖然只是個客串類的角色,並沒有完全達到製片心裡的預期,但好歹也能把三搭這個名頭打出去吸引招商,也算是給了各位投資人們一個交代,但最關鍵的男主角還是沒有能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