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第一章 結婚後,他所有的密碼都改成了……(第2/5頁)
章節報錯
一提到正事,梁映就收起了吊兒郎當的語氣。
“你就是太完美主義了。”他說,“我早說過,拍完剪完就不要再回頭看,你越看只會越不滿意,到最後折騰演員、折騰底下的人、也折騰自己。《海潮》我看了,唐遙也看了,我們都覺得很好,只是可能差了點運氣。”
顧晏津搖了搖頭。
《海潮》是不是差了點運氣,恐怕只有他最清楚。從開機以來劇組的拍攝就很不順利,但誰都沒想到,最大的阻力竟然是來源於總導演顧晏津。
是曾經拿過銀熊獎最佳導演的顧晏津。
顧晏津從業不算短、但也不算長,今年是第十一年,大陸和港臺有份量的獎項幾乎都被他收入囊中,除了國際獎項還有空缺外,他的履歷可以說光鮮亮麗、無懈可擊。
但就和任何一個有過佳作名作的導演一樣,顧晏津也陷入了無法超越、甚至逐漸下滑的瓶頸期。
《海潮》的燈光、化妝、攝影、音效這些團隊都跟他合作很久了,主角是老牌演員,製片和投資方對他也很信任,像這樣靠譜的製作班底已經很少了,但也是因為太好、太熟悉,才讓顧晏津無比的厭倦,他厭煩熟悉的題材形式、熟悉的故事內涵、熟悉的鏡頭表達,並且渴望在一次狂風暴雨式的沖擊中尋求突破,尋求靈感女神的降臨。
於是從製片到演員再到剪輯後期每個部門都被他折磨個透,所有人都在等他抓到所謂的‘感覺’。最後拖到實在沒辦法了,演員沒有檔期、裝置也燒預算,只能草草收工。
《海潮》從一開始就是失敗的,失敗在它太過中規中矩、像個精緻漂亮的花瓶,美麗卻沒有生命力。顧晏津很清楚這點,但他仍舊想掙紮一下,想看看能不能掙紮出這篇洶湧厚重的海面。
梁映剛要開口,唐遙卻阻止了他。
“晏津,你要不要轉去別的工種透透氣?”他斟酌著道,“你在這一行裡待得太久了,睜眼閉眼面對的是你最熟悉的機械,有時候不是沒有這個能力,而是身體已經習慣了這樣做。你這個階段的痛楚我經歷過,所以我才不希望你沉在這片泥沼中。不要回去修正,那是沒有意義的。或許你從中跳脫出來,換一個視角去看,反而能一片開朗呢?”
顧晏津拉著行李箱的腳步微微頓了頓。
……是他太過習慣了嗎?
他抬起頭,透過機場透明的天:“我知道了。”
唐遙聞言放下心來,“忙完了和我們說一聲,到時候找個時間聚一聚,你好久沒出來,就當散心了。”
“好,到時候和你說。”
顧晏津掛了電話,拎著行李上了計程車。
·
從機場開到他住的南區,必須要穿過大半個a市,光是從機場開到市區就要一個多小時。
汽車開著開著晚霞越來越淡,不一會兒,雨水從天際線潑了下來,起初只是毛毛細雨,很快就像破裂的高壓灑水器四處噴灑降落。
司機關閉了車窗,空調吹得車廂微涼,顧晏津飛了十幾個小時,又困又累,但他沒有在陌生車上睡覺的習慣,再累也只能撐著腦袋看向窗外發呆。
汽車駛過一條繁華的街道,在紅燈面前停下。司機百無聊賴地聽著廣播,看向窗外大廈上掛著的ed屏,正閃動著一則運動廣告。
鏡頭中的男人穿著一件純白的沖鋒衣,深灰色的運動褲,扣下擋風護目鏡時,發質偏硬的頭發輕晃,反而顯得格外清爽、恣意。
雨水沖刷著車窗,司機看了好一會兒才辨認出這張臉,“這男的是不是演過《冬旅》來著?還是男主角吧,叫邵什麼陽的。”
顧晏津下意識地看過去,目光觸及時微微一愣,卻沒有說話。現在是人流量最大的時候,不少穿著漂亮的年輕女生都在大屏附近聚集,遙遙一看熱鬧非凡。
“我女兒特別喜歡他,說要去大屏打卡支援他,還要買什麼周邊,哎,現在的年輕人花樣太多了,我們那年代哪有這些說法?什麼周邊,不就是産品嗎?還有大屏,那不就是個廣告牌嗎?有什麼稀奇的。”
說著,他搖下車窗,目光在商區大廈樓下的人群裡仔細掃量了好幾圈,遺憾道,“也不知道這丫頭回家了沒有,早上出門的時候讓她拿把傘,她嫌重不肯帶……”
司機後面還說了什麼,但顧晏津思緒已經飄遠了,並沒有聽見。
他又在想邵庭陽。
最開始邵庭陽提出離婚的時候,梁映他們都以為只是家常吵架,過兩天就好了,顧晏津也是這麼認為的。
他並不覺得邵庭陽是真的想要和他分開,邵庭陽也從未讓他産生過這樣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