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2章 不用你管(第1/3頁)
章節報錯
本想借說漢中事,看能否讓爺開口說話,這下倒好,他非但沒有說話,反而閉目養神。龍筱雪自討了沒趣,只得緘默賞景。香客香菸繚繞,舉目望去,便見不遠處鬱郁山腰之上,竟有一處庵堂。一路行來,也曾見過寺廟庵堂,但她皆未駐足,不是不好,而是想離燕京更遠些。遠離了燕京,也就遠離那些不再想見的人和事。從此後,她便要遁入空門,長伴青燈。
她悠悠一嘆,道:“若在此處出家,倒也不錯。”
小德子聽她所言,微微一驚,相伴一月有餘,今兒她又突地重提此事。道:“龍姑娘,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她莞爾一笑:“人生聚散無常,天下也無不散的筵席,就此告別罷。”她撩開車簾,探出頭來,望向常皋道:“常大哥,請稍停片刻!”
小德子不悅,這人說去便去,好歹他們救她一命,怎生就此離去。昔日救她,可不是為她日後出家當比丘尼的,一時之間竟不知如何是好。只得望著凌飛,道:“爺,你倒是說句話。這一路行來,倒也生出些情感來,見她如此,於心何忍。”
凌飛端坐一邊,竟無一語,淡然道:“各有各的緣法,這是她的選擇,阻她作甚?”
“爺……”
“休得再言,由她去罷。”
他救她,不求相報。已過一月餘,可她主意未改,可見是經過深思熟慮,既然她認真思索過,便有必須出家的緣由。她不說,他亦不追問。就似他,也有無法言說的傷感過往。
馬車停駐,龍筱雪挎上包袱,跳下馬車,深深一拜道:“龍筱雪叩謝顏公子救命之恩。從今後,山高路遠,望公子多多保重。小女古煞寺中,定會為公子早晚祈福,願公子早日得償所願,福壽安康!”
顧不得官道兩側來往的行人,只跪於一邊,深深跪拜。
他自是灑脫之人,而她又看淡世態炎涼。與他相伴而來,回想過往,有傷、有痛,就此分別許是對彼此的救贖。本不該有交集的人,卻在燕京城外相遇;本應恩怨分明的人,卻已相識。她施於計,他回以恩。她算計,不知是他;他施恩,本不求回報。如此了斷,何嘗不是一段善果。
凌飛道:“姑娘也是個灑脫之人,這等虛禮就免了。若是為了姑娘回報救命之恩,當初也就不救你。啟程!”
“恩公原有這般胸襟,倒是小女太過計較,還請恩公恕諒。”
她起身,遠望著駛向漢中城的一行隊伍。她是不想與他結伴,分別不過是早晚的事,她怎能忘了自己的秘密,也怎能忘掉是怎樣害他如此。大錯已經鑄成,不可更改,也許她能做的,就是用餘生真心在佛前禱告,祈求他的平安。
她揹著包袱,眺望一眼山中的庵堂,跟著上山的香客,緩緩而行。行得沒多遠,總覺有一種異樣的目光像一把刀子,總是跟隨自己。
龍筱雪審望四下,唯見離己不到百丈處有抹華衣身影。是他!今晨起行時斷袍中得遇的少年公子,她繼續跟著幾名香客往山腰的庵堂行去。
進了庵堂,方才瞧清這是一家不算大小卻也不小的尼姑庵,庵門前掛著一塊匾額,上書“清風庵”。香火還算鼎盛,香菸繚繞,方圓三里之內都能聞嗅到庵堂裡飄散的香火氣息。她揹負包袱,抬步進入。見這如織的香客,方知今兒是這庵裡的廟會,庵堂大院內,拜佛求平安的、給人算卦,更有擺攤賣針線物什諸物的……竟似一個繁華小鎮般的熱鬧。
龍筱雪在前院佛堂拜畢,進入後院佛堂,只跪在觀音像前,便不再移動半分。從晌午就這般跪到了將暮未暮時,夕陽的餘暉照應庵堂,金碧輝煌的觀音逾顯慈悲、莊嚴。
天色一點點暗下來。她聽到了庵堂裡傳來的暮鼓聲,聲聲催急,下下敲打心下,莊嚴而悠長。鼓聲之中,夕陽西下,只餘一片星光。
白天還喧囂、熱鬧的庵堂,此刻也靜寂了下來。
“女施主今兒從晌午便跪到在了現在,貧尼又令弟子備了香房,請女施主在且暫息一晚。”
她起身,重重一拜,道:“師太,小女看破紅塵,還請師太就此為我剃度。”
師太是個約莫四十多歲的婦人,長得眉清目秀,衣著一襲藍灰色的僧尼長袍,手裡捧著一隻拂塵,雙手一合,回道:“阿彌陀佛……”細量面前的年輕女子,師太又道:“女施主目含智慧,隱有悲傷,貧尼瞧來塵緣未盡,怎的想到出家為尼。”
“不瞞師太,小女祖籍嘉州,早年喪父,幼年喪母,後投親燕京,承歡姨母膝下,幾年前連姨母也撒手人寰。無親無依,再無牽絆。看淡世態涼態,人心險惡,著實無心再戀紅塵,還請師太收為我為徒,讓我在庵堂靜修。”
“阿彌陀佛。如若明日晌午,施主心意未改,貧尼為你剃度。”
“多謝師父!”她她深深一拜。
師太對左右小尼道:“慧清,帶她去廂房歇息。”
龍筱雪靜坐在廂房裡,這家庵堂有前、後兩處神佛殿堂。在後院之中,又設有十餘間廂房、禪房。許是除了每月初一、十五會有人來此,旁的時候,倒也還算清靜。留在此處靜修,倒也不失為個好去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