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裳華穿著一身尋常的便服,梳了個同樣尋常的髮髻,前去華瑤池參加陶夫人舉辦的賞花宴。

華瑤池遍地開滿荷花,夏日裡是京城一道盛景,因為陶夫人這個賞花會舉辦的十分有意義,太后就將這地方每年給她用來辦花會,也足以見陶夫人的面子。

到了地方,看到陸陸續續的來人,裳華沒想到這賞花會竟然辦的那麼大。

不止那些還在閨閣中的小姐,還有已經嫁人了的夫人,包括她們的夫君,兄弟,只要今天賦閒在家的,都過來了。

而今日正是大多數官員沐休的日子,來的人就更多了。

華瑤池十分大,中間的九曲廊橋隔開兩邊,一邊是男客,另一邊坐的是女客。

說是賞花會,其實男人哪裡喜歡看什麼花,這不過又是一個才藝的比拼。

不過為了照顧男賓客,那些女紅、琴藝、跳舞之類的便取消了,下棋之類需要耗費時間的也不在其列,總結下來也就是作詩作畫。

華瑤池的一角放有桌案,上面放置了不少工匠做的荷花,雖然是假的,可卻精緻異常,足以以假亂真。

賓客間開始作詩作畫之時,其餘人就可以用這些荷花來投給自己認為好的詩畫,投一支荷花預設捐一百兩銀子,當然財大氣粗的也可以直接上銀票,用荷花也只是讓這賞花會看起來更雅緻一些。

得到荷花最多的詩畫,其作者就可以作為代表將這些銀子捐獻出去,是一大榮譽。

陶夫人因為每年都舉辦募捐的賞花會,在京中的名聲一直都是居高不下,而每每到這個時候,都會收穫一大票的讚揚。

此時陶夫人剛在華瑤池眾人說完規則,目光偶爾看向身側,眾人便注意到她身側的兩名少女來。

一個溫婉大方,一個清麗無雙,端的是兩個花骨朵一般的女子。

有人眼尖認出左邊的那個是最近名聲不佳的許清蝶,但因為大理寺判了她無罪,眾人也沒有多膈應她的人了,再加上這種場合陶夫人還將她帶在身邊,可見那些說她害人的都是不切實的傳聞而已。

許清蝶站在陶夫人身邊,聽著耳邊不時響起的讚美聲,連日緊繃的臉上終於露出了笑。

許清蝶對京中傳聞走向清楚的很,這個世道,最可怕的便是人言,人言可以悔了一個人,也可以讓一個人翻身。

她知道雖然大理寺將她放了,可京中那些人對她的壞印象是種下了,如果此時她再窩在家中養上一兩年的傷,之後誰還記得她。

想必裳華當初那樣做就是為了看她一點點的在房中消磨掉自己,越是如此,她就越不能認輸,只要她今日能出來,順利的在賞花宴上開啟名聲,之前的那些事自然會被當成流言。

起先陶夫人也是不願意帶她出來的,還是師姐林嵐替她求了情,不論如何,今日這個機會她一定要把握住。

前些時日受的那些折辱,今日她都要一一的拿回來。

裳華到了華瑤池,低調的入了場。

她的穿著打扮不論怎麼看都低調的很,走在人群中就更不起眼了。

只可惜作為京中為數不多的女官,又是最近風頭正盛,擁有聖寵之人,她註定低調不到哪裡去。

有一個人認出來,其後很多人便都跟著圍了上來,三三兩兩搭訕說笑。

開玩笑,司天監的左中丞大人,朝中正三品的大員,尋常時候哪能輕易見到,今日她難得來了,自然是要多見見的。

裳華被一群人的目光盯著,隱隱有了眾星拱月之態,頓時奪去了那些落在許清蝶和林嵐身上的目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