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章 第 47 章 心意明示

昔年間, 寧家兩兄弟一個好文,一個好武,在劍術創新上頗有造詣的長子寧楊, 閉關研創出孤鴻劍法的雛形,聲名大噪,而次子寧松則一心痴迷畫作, 對舞劍弄槍沒有半點興趣。

後來兩兄弟各自成家, 一個遊歷江湖無拘無束, 一個開設畫堂,廣攬門生。

如今還在綏州的寧家後人,便是寧松的後代, 也就是師娘母家二叔那一脈。

幾十年過去了,畫堂主人傳了三代,教授的弟子過百千,其中不乏已成名的大家。

寧玦只少時來過畫堂,記憶有些模糊, 於是兩人一邊記憶尋找,一邊向當地人打聽問路。

「青樾畫堂」在綏州城中名聲算響, 兩人很快尋到。

登門時,寧玦說明自己訪親的來意, 又拿出一塊玉佩奉上,交給守門的小廝,對方接過玉佩看了看,不知門道, 便叫兩人等候片刻,他進去向主人詢問過。

等待期間,白嫿好奇問:“現在畫堂的主人是誰啊, 公子認不認識?”

寧玦回:“是寧松之孫寧長林,按輩分來說,是師孃的侄兒,和我們是同輩人。當初我隨師父師娘到綏州探親,在青樾畫堂短暫住過一段時日,那時候寧長林還沒出生,我們之後也沒有見過面,所以彼此是不認識的。不過有師孃的玉佩當登門信物,他們總不會將我們拒之門外。”

白嫿點點頭:“那是不會的。”

兩人剛剛聊完,方才守在門口的小廝去而複返,小跑回來,招呼兩人進門。

他言道:“我家公子認得那塊玉佩是姑母舊物,叫我請兩位進門。”

寧玦頷首:“麻煩帶路。”

去往畫堂的路上,要經過一條迴廊,今日天氣好,陽光足,廊道兩側掛著不少未裝裱的畫作,應是在刻意防潮陰幹。

白嫿好奇左顧右盼,欣賞著不同畫作上的起伏山巒、潺潺溪流、花蕊凝露。

小廝瞥過餘光,注意到身後的白衣公子目不斜視,毫無欣賞之意,但他身邊跟行的姑娘卻明顯有興趣的樣子。

便主動介紹說:“這些都是公子學生的畫作,臨裱前曬一曬,公子當下正在偏堂上課,請兩位入畫室喝一盞茶,稍等片刻,公子下課便來。”

白嫿應了聲,又搭話道:“你家公子應當很年輕吧,連他的弟子都畫得這麼好,你家公子豈不是畫技更高超。”

聽著自家主人被贊譽,小廝也覺得與有榮焉。

他面上掛笑,熱絡回複,語氣中自然帶著一分驕傲:“我家公子三歲時便啟蒙了,勤勉好學,沒有一日怠惰。垂髫之年,當同齡學子還在研究橫撇豎捺的基礎筆法時,我家公子已經可以蘸彩揮毫,一氣呵成勾勒山川輪廓了。在綏州本地,幾乎無人不知無人不曉我家公子‘畫仙’的雅號。”

話音剛落,寧玦笑出一聲,但表情沒多大變化。

小廝聽出這聲笑不帶敬意,蹙眉回頭,見對方神色無異,不禁懷疑是否是自己聽錯了。

白嫿則在想,前有「劍聖」後有「畫仙」,寧家一族真是人才濟濟。

對方這話是介紹給她聽的,自要回複一句,不能冷場。

白嫿想了想,給面子地言道說:“不知這裡有沒有張掛你家公子的畫作,能親眼一睹「畫仙」名品,我們也算不白來綏州一趟。”

這話說進了對方心坎裡,小廝面上笑容明顯燦爛了許多。

他得意回道:“廊下沒有,但畫堂裡掛著兩幅公子的得意之作。只有歷代畫堂主人的親筆才能裱掛其中,並且必須是個人最滿意之作,姑娘待會兒可以留意看一看,到時便知曉,我的話沒有誇大其詞,更不是自吹自擂了。”

白嫿微笑應聲:“好,那我便期待一看了。”

聊到這兒,小廝不再閑語搭話,認真在前帶路。

白嫿覺得自己人情世故做得周到,正好與公子互補,不然他無意間總是容易得罪人。

兩人在後肩並肩走,光影沿著畫卷邊緣的罅隙洩進廊中,有風拂進來,掀起畫卷一角,鼻息間隱約可聞淺淡的墨香味道。

迴廊環繞,飛簷翹角,加之眼前的一幅幅畫卷,叫這寧府的畫堂小院格外具有意境美。

其中,有一副夜宴圖被陽光鋪灑滿卷,白嫿被吸引目光,正想偏移腳步過去多看兩眼,腰間突然被人一攔,腳步隨之被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