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盧振每聽人說起鐵石的媳『婦』有旺夫命便不置可否,她是能幹,孝敬婆母、輔佐丈夫,可

也是因為她,自己真正失去了吳氏和兒子。

不過,在吳氏離世之時,盧振又無比地慶幸鐵石娶了這樣的好媳『婦』。如果吳氏不是那樣安祥、毫無遺憾地離去,那麼自己不敢想像該怎麼面對鐵石,那時候父子應該就真正反目了吧。

吳氏是有委屈的,盧振已經漸漸意識到了,他一直粗心,眼裡又只看到了周氏的不容易,卻沒有想過吳氏那樣一個膽小老實的人怎麼能無緣無故地離開家呢?而且那時候正是自己的大兒子,不是鐵城,而是真正的長子死去的時候,她也一定有許多的無奈。自己沒見過大兒子,他生的時候自己在打仗,死的時候自己還沒打完仗回家,只知道他還沒來得起大名,恍惚吳氏曾說過她給起了個小名兒叫石頭,大約後來吳氏給鐵石起名也是來源於此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盧振有心探問,其實他還是能找到人問的,當初派去接吳氏的幾個人雖然早調到了別處,但要是查也能查,畢竟都是軍戶有軍籍,而虎臺縣周圍的親戚鄰居們也未必什麼都不知道,但是他終究還是沒有去問,只怕問出什麼他更無法面對的。

自打周氏一定要將鐵城送到京城,然後想法子讓自己將襲職給了長子,最後她也跟著走了,盧振已經明白當初自己一定是錯過了什麼的。也不只是不敢問,更多的是怕丟不起面子吧。

盧振窮苦出身,什麼都靠自己,因此一向是十分自傲的人。鐵石從沒向自己低過頭,當爹的也沒有求到兒子面前的道理,畢竟這個兒子他幾乎沒管過。襲職給了鐵城後,他便去了周指揮使府上做了幕僚,論起打仗,在安平衛除了過世了的孫指揮僉事,自己還沒服過誰,姓路的縱接了自己職位,可他是能野戰還是會守城?如今周指揮使若要保住安平衛,還真要用自己!

所以儘管沒有官職沒了俸祿,可是盧振還是能養得起妾室兒女們,雖然大家也會抱怨周氏將家財都帶到了京城,家裡日子不比過去,但他每聽了都會罵人,“有你們吃喝的就行了!覺得盧家不好就滾出去!”嚇得大家都不敢再說什麼了。

盧振一向對錢財並不放在心上,也從不問府裡的帳目,只聽周氏一直告訴自己從沒虧了吳氏那邊,甚至她還用私房貼補家用就信了。但他如今也明白,自己一個四官武官,現在手裡竟沒有一點積蓄,怎麼也說不通的。但這些他統統不想問,他果真覺得有吃有喝能活著就行了。周氏拿走的襲職和錢,就當是自己欠她的,兩清了就好。

免得像吳氏那樣,一想起她自己心裡就難受。老老實實、本本份份的一個女人,跟了自己一輩子沒享過一點福,最後得了誥命還是因為兒子,好像她的丈夫早死了一般,當然自己對她來說就是死去了。可就是這樣,吳氏到了最後也還是勸自己收著點脾氣,好好保養身子。

以後到了與周氏最後決別的時候,自己總能不再愧疚了,至於她是不是愧疚,盧振也不打算管了。

在自己有生之年還能遇到一場大戰,盧振不知道是幸還是不幸,但至少他毫不懼怕,當年他就是在一場場的戰爭中立下赫赫的戰功,從一個小兵成了四品將軍,別人看他的目光也從不屑到了敬重,如今他覺得渾身上下都興奮起來,別看自己一把年紀了,可是一樣還能得到榮耀!

還在夷人初到安平城下時,盧振就向周指揮使——也就是他的小舅子建言帶兵出城解虎臺之圍,兩城並立,正如遼東門戶,唇亡齒寒,保住虎臺就是保住安平。

可是小舅子死活不答應,甚至還問自己是不是為了救鐵石才要出兵,他聽到鐵石帶兵進了虎臺的訊息就想歪了。

這個小舅子,除了當年在幫自己與周氏成親時有幾分明智之外,其餘的本事一概全無,若不是他在京城有後臺,自己也一力幫他,早坐不住安平衛指揮使的位子了!

自己幫虎臺角圍就是為了救兒子?他究竟怎麼想得出來?鐵石一個年青人都看出虎臺兵力不足,許千戶是個廢物所以才入城的,可他一個三品指揮使明知道許千戶已經死在來安平衛的路上,手下兵將早做鳥獸散,竟還如此說!虎臺可是安平衛治下的城池呀!盧振氣得跳著腳大喊大叫,“要是現在不救虎臺,將來安平也難保!”

夷人破了虎臺,定然會全力攻打安平,那時他們沒有後顧之憂,安平就更難守了!趁著現在他們在安平城外放的人少出兵,可進可退,定有斬獲!

可是安平衛的指揮使是姓周的,而自己已經連四品的指揮僉事都不再是了,不過是個沒有兵權,只能提議的幕僚而已!所以盧振怎麼跳腳也沒有用,滿城裡沒有一個人支援自己,就是與鐵石一向交好的路家也沉默不語,他們沒有膽量,只想龜縮在城裡,以為安平衛金湯永固。

打了半輩子仗的盧振知道,世上就沒有固若金湯的城池,守城已經是下策,如果守城中再犯下種種錯誤,城遲早是守不住的。

但是安平衛城陷之快也是他萬萬沒有想到的。

當時他帶著親兵在安平衛最難守的一段城牆上,看著夷人攻勢雖猛,但安平衛畢竟城高池深,兵多將廣,他半點也沒擔心,反倒會在守城間隙想到虎臺和鐵石——夷人突然猛攻安平,是虎臺城破了嗎?他怎麼樣了?

再見到兒子時,盧振極其欣慰,自己的兒子,還真就是自己的兒子!真是虎父無犬子——不,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這場仗鐵石打得太好了,他一定早有謀劃,將虎臺和虎踞山連成一線,退可守,攻可進,讓夷人無可奈何,然後還救了安平,比自己強多了!

盧振更開心的是,父子二人經歷了這一場生死,彼此間的情分又不同了。若說鐵石完全放下過去的種種倒也不盡然,但是他顯然是極擔心自己的傷,也盼著自己好。二兒媳『婦』也及時過來問候,大家住在一個小院裡,聽幾個姨娘說鐵石和媳『婦』還在外面買了房舍,只待自己傷口好了便一同搬進去。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若是過去,盧振再不會跟著兒子搬家的,但他受過這一次重傷也與過去不同了。大兒子是指望不上了,就當自己沒有這個兒子吧;三兒子也一樣指望不上,只是自己不能當沒有他,因為他沒本事要自己管著;唯獨鐵石,他既然有孝心,自己就領了情吧。

盧振平日一向很少想將來的事,這一次卻是例外,他想得格外細緻,將自己的後事全想好了:自己救了安平衛許多人家,不拘求了誰都能給鐵垣安排一個軍職,足以養家餬口,二姨娘也正好跟著兒子,不算沒著落了;三姨娘和寶璐交給二兒媳『婦』,她心不壞又有手段,一定能給寶璐說一門不錯的親事,三姨娘也能不愁吃喝;四姨娘沒有孩子,也正青春年少,給點銀子發嫁出去,免得她不願意跟自己還不好說出來。人老了總要葉落歸根,自己過些時日就回老宅,在那裡陪著吳氏,把過去欠她的補上。

所以在聽了吳糧商說了那許多往事時,盧振第一時間竟想到了自己安排的後事,果然並沒有差,唯獨不知道吳氏願不願意自己過去陪她。因此他並沒有像以往那樣遇了氣惱的事就跳腳大罵,雖然這件事按說他應該更氣的,比所有的事都氣,但是他就是沒有氣,因為要是生氣,他只能生自己的氣。別人惡毒,可自己更蠢,把唯一真心對自己好的吳氏推開,把真心給了害自己一輩子的人。

盧振就鎮靜地向再三保證的吳糧商道:“我都相信,你也不必詛咒發誓的。我現在就親筆給你寫一封信,你拿著到京城,替你兒子報仇吧。”也替我報仇,因為被他們害了一輩子,現在就要被害死了,能回報他們的只有這封信了。

喜歡重生農家么妹請大家收藏:()重生農家么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