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氏去年冬天做灶糖掙了些錢,因此這一年從春天開始就繼續賣果仁糖,又做些點心、糖葫蘆之類的吃食放在鋪子裡賣,寧婉索性專門給她的東西分了半個櫃檯,細算一下帳目,竟也有一筆不小的收益,而且又有一樣好處,家裡人也時常借光吃些。

寧婉一向喜歡糖葫蘆的,一口咬下一個裹了厚厚糖霜的大山楂,喀嚓喀嚓地吃了,“娘這糖熬得越來越好了!”

於氏看著么女吃得香甜就笑了,“怎麼不出去和大家在一起說笑?”

“我在想些生意上的事兒。”

於氏就猶豫了一下,“其實我也不知道應不應該說,你為什麼對你二姐和二姐夫那樣不待見呢?”

當然是因為他們對爹和自己不管不顧的了!但是那是夢裡的事情,寧婉怎麼也不能拿出來說,就算她說了,爹孃也未必信,再說就是信了,難道還能因為自己的一個夢而讓他們也跟著生寧清的氣!唯有自己知道那個夢差不多就是真的。因此寧婉就說:“娘也不是沒看到,二姐和二姐夫多自私多小氣!整天就想著佔家裡的便宜!”

“但其實他們也沒佔到什麼,你給你大姑大姐的比清兒都多。”於氏是當孃的,她疼么女,小小的年紀就擔起了家事,可是二女也是她身上掉下來的肉,因此她還是來問:“我並不是因為清兒跟我哭鬧來才給她求情兒,而是真的不明白,你為什麼不讓你二姐和二姐夫幫忙管些事呢?他們倆真很能幹的。就算怕他們貪錢,也可以像小柳那樣,每年給家裡交一定數量的銀子就好了。”

其實道理並不錯,就是以寧婉的目光來看,劉五郎的才幹並不遜於小柳,他現在也認得幾個字,算起帳來少有人能及,比起寧大河聰明機靈多了;而寧清也是極能幹的,平時收貨算帳十分麻利,許多夥計都比不過她。但是寧婉就是不願意用他們。

寧婉不用劉五郎和寧清,並不只是因為她的不喜,還有一個她更不想說出的原因竟是她為了寧清好。人就是這樣矛盾,寧婉一面記恨著寧清,一面也不能完全將她當成路人,畢竟她們是一母同胞,從小在一處長大,血總濃於水的。要知道劉五郎這個人就是條中山狼,他不得志時會一直夾著尾巴做人,稍一得志就會猖狂,寧清對家裡人如此絕情固然有她本人的原因,但是劉五郎的挑唆功不可末。在夢中,劉五郎富貴了之後就對寧清視若敝屣,寧清怎麼鬧也不成,最後來求助於已經成了趙家二少奶奶的寧婉,可當時她雖然沒有管,但現在卻一直彈壓著劉五郎。

但這些話寧婉如何能對娘說呢?她一直什麼都不知道,每天開開心心地帶著石頭,給大家做飯菜,又琢磨著弄些吃食在鋪子裡賣。比起夢中死不瞑目的娘,寧婉願意讓她一直這樣簡單快樂。

於氏只當么女還是不願意,就又說:“你爹也和我說,鋪子裡的事都要你做主,我們不管的好,我也不是一定要你答應。只是聽清兒說,劉五郎有了自己出去做生意的心思了,恐怕到時候他也會做山貨生意,她是不願意夫婿與家裡爭生意的……”於氏也是怕家裡兩個女兒爭起生意來,所以才找女兒說請的。

將來大名鼎鼎的吳二爺都與自己爭過生意,寧婉還真不怕劉五郎來爭呢!但是她也明白自己是不可能一輩子彈壓住劉五郎的。他和寧清這幾年應該早攢下了幾十兩銀子,足夠自己做些小生意了。

罷了!自己當初用了寧清和劉五郎賣山貨的法子,但是這幾年也並沒有虧待他們,而且也一直替寧清壓制了劉五郎,如今就是不放手也不成,就由著他們去吧。因此寧婉就說:“娘,粉條作坊早定下由大河管著,這是不能改的,馬驛鎮的鋪子我也選好了掌櫃的,就是去年來的夥計林洪,二姐和二姐夫若是不肯跟著我們去虎臺縣,我就在瓜坡鎮開間分店,一應事情都與柳枝鎮一樣,他們若是願意就去吧,不願我也沒有辦法了。”

“他們自然會願意,當初小柳去柳枝鎮時清兒羨慕得不成。”於氏想當然地認為,卻沒有想到水漲船高,現在二女兒和二女婿的目標已經不再是鎮子裡的掌櫃了,還喜滋滋地說:“等會兒我告訴清兒去。”

寧婉就說:“娘不必管這些雜事,等我自己與二姐和二姐夫說。”

於氏點了點頭,又問:“這一次孫固還是沒有當掌櫃,他娘會不會不願意呀?”

孫固和小柳是德聚豐最早招的夥計,準確地說孫固其實比小柳還要早幾天,但是現在小柳已經成了德聚豐的掌櫃了,孫固依舊還只是一個夥計。

寧婉就說:“當掌櫃可不是看誰來得早。而且孫固還沒不願意,更不必理他娘說。”當初寧婉看孫固娘一個人在鄉下可憐,答應她住到了德聚豐,先前也沒覺得怎麼樣,時間久了便覺得這人不是很善良,有正事時不行,旁門左道卻是用心。無怪當初孫固爹死了他們娘倆就沒有出路了。特別是孫固娶妻後更發現孫母真是惡婆婆,對媳婦十分地苛刻,並非表面看起來軟弱可憐的人,這時後悔卻來不及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而且孫家的家事,寧婉也不好多幹涉,但由此也可以看出孫固的能力著實不足,連家裡都安頓不好,古人說齊國治國就是這個道理,由些同理家都管不好自然無法管一個鋪子。因此寧婉只是想法子將孫家挪到了鋪子後院的新加蓋的屋子裡去,與大家分開了事。

“這到是,孫固其實是個不錯的小夥子,十分肯幹,就是耳根子軟些,他娘一挑唆些什麼就信了,時常打罵媳婦,我說過兩回才好些了。”

“可見娘也是明白的,一個男人連個準主意也沒有,誰說什麼都信,哪裡能當掌櫃?”孫固只適合做夥計,而且還是不錯的夥計,只要東家吩咐了,他就會認真做,因此寧婉打算將他帶到虎臺縣裡,平日守著鋪子她倒是能放心。

於氏就笑了,“我哪裡懂,不過是隨口一說。”又與女兒說了會閒話,方想了起來,“如今你有事呢,我怎麼就忘記了,倒是佔了你這麼多的功夫。”

“其實也沒那樣忙,而且娘來了與我說些話兒,我也能得些提醒呢。”寧婉果真也是喜歡與娘閒話的,雖然娘並不懂大道理,但是她畢竟是有年紀的人,因此也有自己的一套對人對事的看法,這看法時常也是頗準確的。

也算是得了孃的提醒,寧婉就找了個機會向孫固說了幾句話,“你是德聚豐的老人了,過些日子我們要搬到虎臺縣,留下的鋪子雖然沒選你當掌櫃,但並不是你不好,而是我覺得你去虎臺縣裡幫著我在那邊看鋪子更合適,到了那時候工錢也會漲的。”

孫固聽了感激不已,“我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當掌櫃的料,東家小姐讓我去虎臺縣我就跟著去,工錢不漲也行。”

寧婉就笑了,“我答應漲工錢必是要算數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