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招贅(第2/2頁)
章節報錯
到是於氏,回到家中悄悄地拉了么女說:“你又不是沒有弟弟,何若非要招贅?不如好好地挑個人嫁。小柳雖然在我家做夥計,可人還是不錯的,王木匠夫妻兩人也是正經過日子的人家……”
寧婉就笑,“娘,你想到哪裡去了!”又說:“小柳固然好,可是他哪裡把心思放在親事上?只一心想把鋪子開好。我也小呢,這兩年先不談親事。”
於氏就不響了,卻悄悄向丈夫說:“婉兒已經十六了,一提起親事就說還小呢,其實我覺得小柳還真不錯,而且他們又都喜歡做生意。”小柳對自家姑娘有意,於氏早看了出來,只是這事兒她先前沒說,現在只悄悄告訴了丈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寧梁倒是比妻子想得開,“婉兒既然不急就由著她再等等吧,鋪子是她的,將來都給她做嫁妝,所以生意做得越好,她也能嫁得越好。至於小柳的事,我們只當不知道。”
“也是這麼個理兒。”於氏想想也就罷了。
家裡再沒有人提起什麼成親的事,寧婉樂得清靜,每日裡專心忙著鋪子裡的事。到了秋天,德聚豐又做了一筆大生意,高、齊兩位客商直接到馬驛鎮拉了幾十車的山核桃、榛子、松子兒、紅果、乾菜、蘑菇、木耳等等。
有過往來,便已經算是熟人了,高齊兩人也是世情歷練過的,專程從京城給寧家帶了禮品,京城的點心、新樣式的棉綾、又有一個彈墨白綾子的包袱直接給了寧婉,“家裡婆娘們給寧姑娘挑的小玩意兒。”原來姓高的竟還是姓齊的姐夫,他們家裡的女眷本就是親戚,平常也住在一處。
寧家自然是用心招待,遼東的高粱酒、山裡的野味、水裡的魚蝦、自家的果菜擺了滿滿的一桌子。寧梁與姑夫、大姐夫、二姐夫陪著客,“今日就留在馬驛鎮上,只管喝,喝多了睡一覺最解乏!”
大家果然都喝多了。寧家自然放不下這許多的車馬,也住不下這許多的人。好在馬驛鎮原本就是一個遞鋪,官府為了傳遞訊息在這裡建堡,有鋪司一人,鋪兵十人,凡遇官府公文軍情訊息,即行遞送,不分晝夜,風雨無阻。如今馬驛鎮的遞鋪仍在,只是邊塞平靜,少有事務罷了,而又有許多人依著遞鋪蓋了房舍,慢慢形成了村鎮——也正因此這裡才得了“馬驛”這名的。
高齊兩位客商便留在寧家住下,而其餘的車馬人員到了遞鋪,那裡原就有很大的房舍馬廄,專門為了往來官員及從人備下的,平日裡空著時,尋常百姓交了錢亦是可以住的。
高、齊兩人在寧家住著,每日瞧著裝貨,無意間見了寧家房簷下掛的東西便摘下來看,“這可叫掛金燈?”
寧梁看了就說:“我們這裡叫紅菇孃兒,前幾天村裡人給么女帶來的。這東西吃起來酸甜,但之後卻有苦澀之味兒,因此我們這邊的人都不大吃,倒是喜歡吃黃菇孃兒。”說著從一旁拿下一串樣子差不多,顏色卻是金黃的果子給他們看,又隨手摘下一個,剝去薄薄的燈籠樣外皮,露出黃燦燦的果子,“這個就好吃多了,味道特別甜,小孩子們都喜歡吃,還能拿著玩兒。”
“黃菇娘自然是好吃,京城裡也有賣的,我們也曾問過價與遼東差不許多,”高齊兩人卻說:“只是這紅菇孃兒,京城那邊不產,卻有人收,不知道你們這裡賣價幾何?”
菇孃兒原是極好種的,只要留下一顆果子便能種出一片,哪一家也沒把它們當成正經糧食菜蔬果子,就是隨手在園子一角種些黃菇孃兒,熟了的時候也是由著孩子們摘了吃玩。至於紅菇孃兒,野地裡長了一片又一片的,哪一家會種?只為這東西長得好看,就像一個個紅燈籠,剝了外皮果子紅通通的十分喜人,女孩們喜歡便採了些串成一串串地掛在屋簷下放著。
畢竟做了幾年的生意,寧梁想了想就說:“山村裡雖沒有拿這個賣錢的,但是你們若要收,我便找人採些,一斤算五文吧。”他原是聽婉兒向京城的客商多要了一倍的價,因此也乍了膽子要得高些,以他的本意,一文錢收來,兩文錢賣了便很好了,多要些再留了討價還價的餘地。
不料這兩人聽了卻直接點了頭,“那就麻煩寧大哥趕緊找人幫我們收些紅菇孃兒,正好一起帶回去。”
寧婉便奇怪地問:“京城人拿紅菇孃兒做什麼呢?”
既然價已經定好了,高齊二人也不怕說出來,“這本是一種藥材,有清熱、解毒的功效,能治熱咳、咽痛、音啞等病。尋常家裡人嗓子不舒服也可以衝了水喝,很快就能見到效果。”
“原來竟是如此。”寧婉點頭,她早知道天大地大,自己不認識的東西多得很,但沒想到自己看熟了的東西竟然也有不知道用處的,可見平常自詡比旁人多了些見識,但其實還是坐井觀天。
喜歡重生農家么妹請大家收藏:()重生農家么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