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買妾(第2/2頁)
章節報錯
如今這山貨生意是寧家做起來的,劉五郎只是幫家裡做事的,連股都沒有入,不過是賺些工錢,怎麼也不能發財。而寧清因為靠孃家比先前還要厲害,因此寧婉也就相信了。
寧家搬了家,又請了鎮上相熟的人家,接著便忙著開業。
一家人搬到了馬驛鎮上,從買鋪子開始就一直在花錢,卻一直沒有錢入帳。於氏心裡早急了,“這樣坐吃山空哪裡得了,這鋪子還是要早些開。”
寧婉知道孃的急切,鎮上的花銷畢竟是三家村沒法比的,差不多每一樣東西都要用錢。在幾乎所有東西都自已自足的三家村住慣了的於氏,總要一段時間才能適應。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都是因為寧家前進的速度快了些,娘才如此的。但是寧婉知道這一切都是勢在必行,而且越早越好。只有早些在馬驛鎮上開鋪子,才能提早把鎮上的山貨生意都握在手中,掙到更多的錢。畢竟寧家收山貨的法子遲早都會有人看到,然後就會有效仿的,那時爭貨源和送貨就都要比現在難了。唯有早些做得大些,別人才爭不過。
明知會有很多困難,寧婉卻胸有成竹,笑著安慰爹孃:“開業是要選黃道吉日的,而且也要備很多東西。應該如何我心裡都有數,大家只管聽我的。”
正月二十二晨時二刻正是吉時,寫著德聚豐三個大字的黑地金字匾披著紅綢掛了起來,長竿挑起的幾掛鞭炮一起轟響,頓時吸引了許多人。
新開業的鋪子大家都願意來轉轉,寧家在架貨上擺的大都是山貨,蘑菇、猴頭菇、木耳、貓爪兒菜、核桃、榛子、松子等等,三家村人曬的各種乾菜、編的蓋簾、柳條筐等也佔了一處,屋子一角又放了寧家地裡產的綠豆、紅豆、黃米、高粱等糧食、
許老夫人帶著家裡的婆子過來了,在鋪子裡轉了一圈,挑了幾串蘑菇、一斤木耳和幾把乾菜,笑著向寧婉說:“這時節沒有鮮菜,買些乾菜也聊勝於無了。”
寧婉也笑,“遼東就是這樣,不過這乾菜也挺好吃的,我特別愛吃幹豆角燉肉,還有曬乾的南瓜也好吃。”
許老夫人就點頭笑,“那我回家裡試試。”
寧婉送出去,又拿了兩個蓋簾給那婆子帶著,“這是我們家自己做的,今天開業,只要買菜的就都送一個,老夫人這裡送兩個。”
又有古太太、劉婆子等人來捧場,寧婉都多送了一個蓋簾。
轉眼見里長太太帶著一個小丫頭了來了,挑了半晌揀出幾樣,笑著將錢遞給於氏,“你家的東西不錯啊。”
於氏就接了錢笑道:“每樣東西都是仔細挑的。”
寧婉在一旁聽她們說笑,等到里長太太走的時候不但多送了個蓋簾,又悄悄拿了一半的錢塞回她手裡,見里長太太收了,就放下了心。
馬驛鎮上沒有官府,許多事情都是里長在辦。寧婉在趙家好多年,早明白了所謂的縣官不如現管,里長家是要好好相處的。里長家的錢是不好賺的,但是若是完全不收錢,那就是個無底洞,也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填滿,自家做生意也虧不起,送回一半既說明自家的誠心,也不至於折了本錢。
這第一次往來其實是最重要的,以後里長太太再來,家裡就都按這個規矩辦事。
畢竟是第一天開業,又有贈送的蓋簾,來的人就多,寧家幾口人都上來忙著,竟都累得很,第二日人便少了,又過了幾天,也就成了常態。這時家裡人也都更熟練了,鋪子裡有一個人便能支撐,忙時再添一個足夠了。
寧梁和於氏就都有些愁,“這生意去了交稅,並不剩什麼。”
果然也是如此,鋪子並不掙錢,寧婉早也知道,“我們現在開鋪子,正是淡季,不過也正好給大家一個練習的機會,等到各種鮮貨下來的時候就不至於手忙腳亂了。”
“就我們家賣的這些東西,怎麼也不會有好多人來買吧?怎麼也不至於到了手忙腳亂的程度。”
爹孃竟然也看出了鋪子的生意不可能只靠鎮上的人,畢竟馬驛鎮是個小鎮,只幾百戶人家,又能買多少山貨?寧婉便一笑,“其實我們家在鎮上開鋪子,更重要的是為了收山貨。所以今年我們最重要的就是將鎮下面各村的山貨都收上來。”
“到那時候,大家才知道什麼是真忙,恐怕還要招夥計呢!”
喜歡重生農家么妹請大家收藏:()重生農家么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