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瓜兒菜下去了,寧家方歇了幾天,寧婉便想起她的水塘了。

當初寧婉用大水坑養魚時,三家村的人都當笑話傳,而寧梁從外面回來帶來蓮藕時,他們更是笑得不成,三家村這裡就從沒有養魚的,更沒有種蓮花的,但是誰也沒想到那個水坑現在已經真成了一方小水塘。

寧婉與寧清、春玲嫂子、羅雙兒幾個閒時過來,穿過寧家的高粱地就見水面上開出了兩三朵粉色的荷花,便一起驚叫了起來,“呀!什麼時候長出來的花呢!”

“有一個多月沒過來看,這水坑竟變成了這樣!”

“也不知魚長沒長大?”

幾年青年女子站在水邊盯住水裡看,突然,一片荷葉動了,接著水下冒出一個泡泡,寧婉就見一個暗影自荷葉下面遊過,“我的魚,我的魚長大了!”

“我也看見了!”

“怕有半尺長了吧!”

“那還有一條!”

寧婉就笑,“我們撈魚吃吧!”

魚雖然比肉便宜,但是在三家村裡吃魚卻要比吃肉的時候還少,大家都興奮起來,“怎麼能把魚撈出來呢?”

春玲嫂子就說:“我讓你大江哥下水裡捉魚。”

寧婉趕緊擺手,“不行,這水坑原本最高的地方就有一人深,後來擴大時又挖深了些,不會水的人可不能隨便下去。”

“那怎麼辦?不想法子抓了吃多可惜,豈不是白將這魚養大了!”

春玲嫂子她們從來沒聽過見過富貴人家養的錦鯉之類的,那樣的魚果真不是吃的。寧婉雖然知道,可是她如今卻與大家一樣,養魚為的就是吃,而不是看的,因此思忖了一下,“我們回去拿晾菜時用的冷布縫個網兜,再綁一根長竿,就可以把魚撈出來了。”

幾個人說了便做,興沖沖地回去縫了一個網兜,然後扛著網兜回到水塘邊撈魚。

魚並不好撈,明明看到它們就在荷葉下游著,還將那荷葉碰得動了起來,可是網兜撈過去那魚便向前一竄遊走了。寧清見寧婉拿著網兜卻一無所獲,急得搶過網兜,“來,看我的!”

可是魚還是一樣跑掉了。

又試了幾回還是不成,寧婉看著魚兒飛快地遊走了想出來一個辦法,“不如這樣,一個人用長竿將水攪混,另一個人拿著網兜對準一條魚迎頭一兜,應該就容易兜到了。”

果然如此,水一混魚就不看不大清了,正想鑽出去卻被網兜一下子兜到了,如此只一會就兜了好幾條魚。不過這些魚有大有小,她們就留下大的,將小的重新放回了水塘,“過幾天再來,讓它們再長大些再吃!”

中午時就做了清燉雜瓣魚,也就是不管鯉魚、鯽魚、草魚什麼的都放在一起燉著,這樣的味道更好。而且如此新鮮的魚只放少許的調料,略一煮味道就鮮得不得了,寧梁和於氏吃著也不停地讚歎,“誰想到那個大水坑竟被婉兒弄成一個養魚池呢!”又都道:“這可好了,以後家裡不必到馬驛鎮上去買魚了!”

寧婉也說,“當時我買了好幾百尾的魚苗,也不知道能養出多少條呢?”

從這日起,寧家便三天兩頭地去水塘裡撈魚吃,今兒個蒸魚,明兒個燉魚湯,倒將三家村人都羨慕的不成,“哪想一個破水坑竟能養出魚來!”

“不如我也在我們家靠近山溪的地方修一個水塘,裡面也養上魚,恐怕比種糧食還要划算呢!”

可是,大家說歸說,可是誰也沒有真去挖個魚塘。

一則能養多少條魚不好說,再者三家村這裡果真養了許多魚又賣給誰?不必說運到虎臺縣,就是馬驛鎮都難啊!想吃魚拿幾個錢到寧家說一聲,撈兩條便是了,誰家還能像寧家這樣的富戶天天吃不成!

這一天午飯前寧清去撈魚,只一會兒就帶著網兜跑回來了,氣喘吁吁地道:“婉兒!婉兒!出事了!你趕緊跟我到水塘邊!”

“怎麼了?”寧婉正在揀菜,被二姐驚得放下了菜,“有什麼大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