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氏也笑,“今年畢竟是馬年呢!”

“果真是風調雨順,從春天起就是應該下雨的時候就下雨;夏天那些山溪漲水也不過一場虛驚;到了秋天,又是一連十幾天的大晴天。”爹就說:“高粱穗還要再曬幾天,我想趁著這個空去一次虎臺縣。”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寧家往虎臺縣送菜的時候久了,兩邊越來越熟,望遠樓等幾處酒樓裡的山貨便全由寧家供了,秋收前寧梁多送了幾次,又打了招呼,眼下有了時間自然要再送些東西過去,太久不去只怕生意會斷了。

於氏和寧婉都心疼,“這些日子太累了,總要在家裡歇上一天再去吧。”

寧梁不肯,自顧自地將家裡的幹蘑菇、幹木耳、幹貓爪兒菜收攜帶出來裝在筐裡,“累是累了些,但是家裡吃的好,所以身子一點也沒虧著,你們就放心吧!”

寧婉看爹的一張臉雖然曬得黑黑的,但黑裡透著紅,十分地光澤,果然沒有虧了身子。家裡自秋收收起就沒斷過肉,娘每天中午都要蒸一盤肥瘦相間的野豬肉;或炒或蒸幾個雞蛋;饅頭都是白麵的——這伙食絕對夠得上年節時吃的了。

村裡人到自家幫工時就常笑說,只為這頓飯,就願意來幫工呢。

寧婉便也不再攔著了,卻拿出幾根甜杆和谷黴,“爹,這個給望遠樓掌櫃家的孩子,他們在城裡住著見不到這些東西的,一定能喜歡。”

先前寧梁還不肯帶這些土物,只怕掌櫃的看不上,後來見掌櫃的竟不嫌棄,因此每次去的時候都要隨手帶些鄉下的土物,因此家裡便特別留出來的。雖然是做生意,但是慢慢出有了人情往來,彼此的關係才能越發地好了呢。

俗話說春種秋收,秋天就是收穫的季節,糧食收完了又接著收菜。這時菜園子裡的菜大都數都罷了園,因為經了霜菜就變了味,不再好吃,此時便都摘了下來,唯豬冬瓜卻不怕霜,只留在地裡,經了夜間圓滾滾瓜身上便掛了一層白霜,煞是好看,吃的時候味也更勝平日。

白菜、蘿蔔是秋菜的大頭,用刀砍下白菜白天放在院子裡整齊地擺成一排排的晾曬,晚壘起來用舊被子蓋上,蘿蔔也放在院中晾著,過些天天后水份就少了許多,那時就可以收起來了。

眼下正要曬蘿蔔乾、醃酸菜。

蘿蔔切成手指頭粗細放在蓋簾上曬,曬上幾天要加上鹽揉一揉再曬,幹了之後收起來,待到冬天時拌些醬油早餐時吃再好不過了。

而醃酸菜便要麻煩些,先將家裡兩口醃菜的大缸洗淨,把白菜外面的幫去掉在開水鍋裡涮一下然後一棵棵地碼在缸裡,擺一層酸菜撒一層鹽,將大缸擺滿了之後,又在上面壓上一塊大石頭,這時用涼開水將缸灌滿沒過白菜,再蒙上一層油布,然後便隔三差五添些水就行了,總要過上一個月酸菜才能吃呢。

家裡的事情忙得差不多了,大家便急著上山採山貨。先前寧婉就向爹孃說過,秋天的山貨才是家裡最掙錢的,果然不錯。

寧家收了大量的山核桃、榛子、松子,還有一些山楂、山葡萄等等。寧婉帶著春玲、羅雙兒兩個每日從早忙到晚,溼氣還重的乾果要先晾曬,然後用大鐵鍋加了沙子炒熟再送到虎臺縣;而山楂和山葡萄直接裝筐裡送走,縣城裡有人專門收,他們或是自己用或是賣到更遠的地方,山楂做糖葫蘆,聽說京城裡的人尤其喜歡吃,山葡萄釀酒,味道再醇不過了。

三家村人自然也知道怎麼做糖葫蘆,怎麼釀酒的,但是大家通常都不大做,一則是做了很難運到山外,再就是因為糖太貴了捨不得自家吃。

如今寧婉卻讓爹從虎臺縣裡買了幾斤白糖,這是要比三家村人平常吃的紅糖還要貴許多的,釀了幾壇酒,又做了糖葫蘆。

喜歡重生農家么妹請大家收藏:()重生農家么妹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